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阿坝 > 正文
【阿坝】九龙县坚持攻“重点”、破“难点”、创“亮点”高位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http://www.sctyzx.gov.cn/  (2024-06-21 23:20:41)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近年来,九龙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攻“重点”,破“难点”,创“亮点”,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21年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县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69个、示范家庭239户、县级教育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国家级1人、省级1人、州级21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单位(乡镇)3个、州级示范单位(乡镇)34个、州级教育基地1个。

攻“重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硕果”。九龙县坚持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定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五个一”举措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一盘棋”高位统筹推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压紧压实各乡(镇)、各部门责任,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高站位高标准推动全域创建。“一条心”凝聚团结力量。全方位开展社会化宣传教育,建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点)36个,常态化开展主题宣传宣讲活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教育文化走廊等23所,打造“九龙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线上云平台,凝聚团结奋斗精神力量。“一股劲”推进共同富裕。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结合、群众增加收入与增进认同相结合,全力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条线”贯穿深度交融。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线,采取工作制度化、宣教常态化、服务精准化、创建标准化等“八化”工作法创新推进城市乡村民族工作,形成了华丘村、花椒坪村、呷尔镇社区等一批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典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建成九龙县中学、九龙县城关小学等一批青少年交流基地,助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一张网”筑牢安全屏障。始终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20个,培育260名法律明白人,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队伍,构建起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网络空间。

破“难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定方向”。针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抓什么”“怎么抓”的难题,九龙县探索推进“党建+商会+同心工程+万企兴万村”全链条模式,系统化、立体化推进“最接地气”创建联盟建设,形成发挥优势、典型示范、助力发展为一体的创建工作新实践。健全“三项机制”。健全畅通诉求机制。以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为载体,在全县各乡镇和部分企业、市场主体建立了30个诉求联系点,明确诉求的范围和具体负责人,每月定期收集汇总形成诉求清单。健全研判会商机制。每月对诉求清单进行集中研判后形成落实清单,运用“直办”与“转办”机制,确保诉求件件有着落。健全落实反馈机制。统筹全县各级各类资源力量落实群众诉求,并将落实情况第一时间反馈至诉求人。为各族联谊家庭解决困难诉求1061件,为民办实事222件,化解矛盾纠纷352件。汇聚资源优势。借助县侨联、知新会等服务基地和平台,推动省州党外专家和各阶层、各团体,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积极推动统战资源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县级体制“内外”力量,调集统战“内外”资源,统筹发挥各类优势作用,助力九龙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统筹资源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的组织优势和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上下齐发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和事业发展。注重工作成效。采取“党建+统战+商会”模式,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提升品牌、培塑形象、健全保障四项措施,助推13户骨干会员企业向“发展好、全抱团、有品牌”的转变,商会凝聚力、组织力不断增强。扎实开展统一战线“同心工程”和“万企兴万村”行动,调集统一战线资源和力量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开展组织联建、发展联手、人才联育工程,与群众一道谋振兴规划、建产业基地、搭电商平台、销农特产品、培致富能人,逐步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目标。

创“亮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力量”。围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打造“同心筑九.民族同行”品牌,聚焦把九龙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以种好“五个石榴”为切入点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坚持主线+一线,种好政治引领“金石榴”。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管理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高度+力度,种好民生福祉“甜石榴”。持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621.7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项目12个,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0个、产业示范基地10个,支持12个少数民族村实施了修路、建活动室等民生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争取少数民族文化项目10个资金140万元,累计培养传承人100余人,创作普米山歌《阿依嬷嬷》、特色舞台剧《云上天乡》,开展“玛哒咪”文化、藏族刺绣传承保护。坚持基地+阵地,种好宣传教育“彩石榴”。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教育基地和主题公园创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室3个,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8个、教育基地3个、主题公园3个。坚持平台+补台,种好民族团结“圆石榴”。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窗口,建设户籍住房保障、创业就业保障、宣传教育保障、社会保障、法治保障等七大服务平台,为在九龙生活工作的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真正让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落得了脚,扎得下根,安得了心。坚持强化+引导,种好平安“福石榴”。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建立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涉及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