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部长谈落实 > 正文
李堂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http://www.sctyzx.gov.cn/  (2024-07-18 17:42:17)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堂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对凉山州等民族地区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作出重要指示。作为全省有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的七个市之一,泸州市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科学研判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要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强化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程中,各民族共同熔铸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筑牢强大精神防线,奋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要全覆盖融入教育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全覆盖引导各族群众倍加珍惜团结、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入挖掘四渡赤水、石厢子会议等红军长征历史以及茶马古道、三线建设等反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资源,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宣传,振奋各族人民精气神。通过全覆盖教育,推动“五个认同”“四个与共”“三个离不开”理念深入人心。二要全过程搭建宣教平台。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奢香夫人历史贡献、苗彝传统文化等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酒城形象的表达体系。充分发挥全市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有形有态有效打造一批展现本土特色的文化阵地、教育基地、主题广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志性成果和品牌。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三要全方位营造宣传氛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同运动·一家亲”等活动,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运用“同心四川”“酒城E统战”等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二、推进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落实好《四川省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四川省社区民族工作标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奋力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一要夯实互嵌式基础。泸州市有2个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8个民族乡、4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2.4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48%,少数民族1000人以上乡镇(街道)34个,少数民族村寨342个。长期以来,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统战团体、高校和国有企业等统战资源优势,用好泸州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基地、流动少数民族子女入学基地和流动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等平台,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和统战成员与少数民族人士开展联谊交友、结对帮扶,逐步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扎实抓好城市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推进群众性交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有序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推进民族地区和散杂居地区、城市和乡村各族群众双向流动,让各族群众交得到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充分借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办好“苗族踩山节”“彝族火把节”“吃新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全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节事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三要深化联创式合作。依托东西部协作、川南片区基层统战工作联盟、川南渝西统一战线双圈同心合作联盟等平台,联动打造民族工作跨区域协作品牌。要以推广“奢香夫人”民族文化品牌为纽带,开展主题征文、研讨会、视频拍摄等活动,共同推进云贵川三省五市在精神家园同建、流域生态同护、文化旅游同融、和谐社会同创、绿色成果同享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建赤水河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深化市内各区县、部门(单位)之间的交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推动古蔺县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深化叙永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三、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地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共同富裕家园。

一要增强发展动能。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省级留成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积极支持各区县主动对接争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和资金,进一步补齐全市民族地区发展短板。围绕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优质酱酒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带、以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三带”建设,依托川台乡村振兴合作试验园、东西部协作等平台,深入推进“泸商回引”“泸商带泸货”等行动,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二要推进乡村振兴。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知名企业乌蒙行”活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力争2027年底实现全市1143个行政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推广“致泸合作·乡村振兴共建”模式,组织引导更多民主党派、商会企业、统战团体等参与结对共建、示范共建,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动民族团结与“南翼”地区乡村振兴同步发展。三要增进民生福祉。以实施“民心守护”工程为抓手,坚持“四下基层”,持续深入开展教育质量巩固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巩固保障、创业就业服务“四大行动”,对口帮扶全市民族乡的医院和学校,落实好高考加分等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有关政策,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将民族事务纳入基层治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体系,全面推广“石榴籽”特色调解体系,切实保障民族地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泸州的今天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泸州的明天还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迈步新征程,泸州市统一战线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努力把泸州这个共同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