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枫”架桥解难题 “订制调解”护“健康”
江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曾广
近年来,江安县委统战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找准统一战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着力点,将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有效化解列入全县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重点工作任务。试点探索“商会订制调解+”工作模式,取得较好成效并在全市推广。2023年6月,宜宾市承办四川省“枫桥式”商会建设推进会暨商会调解工作培训赴江安县实地观摩;7月,江安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合同纠纷案入选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百佳典型案例,“订制调解+咨询专家组”工作模式获评全国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百佳实践案例。
实打实制度化配套保障有力度
一是“统战+部门”合作共建。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江安县推进民营经济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案》,县法院、司法局、工商联签订商会调解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建立“商会人民调解中心”,选优聘用43名专兼职调解员,配强商会调解队伍。二是“阵地+经费”强化保障。县委统战部靠前服务,协调办公场所,指导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运行,协调县财政每年划拨200万元专项经费为调解员发放定额补贴和案例补贴。其中,160万元为定额补贴,其余经费用于案件补贴,并根据难易程度确定标准,若经司法确认后则翻倍予以补贴,去年已发放商事调解案件补贴40万元。三是“培训+实战”提升技能。建立法院指导商调委申调、诉调、调裁衔接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商调中心调解员集中提能培训,邀请市级调解专家及公检法司等部门派员讲授法律法规、调解程序、调解技巧,赴基层司法所交流演练18次、旁听法庭庭审8次,有效促进业务学习和技能提升。
一对一个性化订制调解有广度
一是“商会订制调解+咨询专家组”联动。由县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职能部门专业人才组成咨询专家组,参与商调委涉企疑难案件分析研判252件,其中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3件,1亿元以上1件。二是“商会订制调解+云端服务”联动。推出商会订制调解+在线服务平台,当事人可菜单式选择调解员远程参与调解,发挥网络优势灵活高效调解商事案件75件。三是“商会订制调解+特色调解室”联动。发挥退休法官、基层调解员、资深律师调解办案经验丰富优势,打造舒成学工作室、赵思学工作室、特邀调解室、律师参与调解室,参与商调委商事诉前调解、立案前调解218件。四是“商会订制调解+诉讼”联动。加强商调委与法院立案庭合作,制定商调中心与法庭审判衔接流程图,商调中心调解成功的案件可在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已对398件商事案件出具民事裁定书。五是“商会订制调解+四单”联动。四单即分单、联单、派单、返单。分单即商调委对商事案件进行分流,联单即联合其他调解组织开展调解,派单即指派涉及单位协助调解,返单即反馈办理结果并归档,建立工作闭环。
点对点精细化管理运行有温度
一是“管理+考核”激发活力。制定《江安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管理和考核奖惩实施办法》,根据业务能力、办案件数、群众满意度等开展年度考核、逗硬奖惩。二是“受理+分流”高效运行。商调委排查出的案件或当事人主动到商调中心申请调解的案件、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托商调中心调解的案件登记受理后,商调委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分流指定专兼职调解员调解,凡在规定期限内未成功调解的案件,移送法院进入诉讼程序。三是“回访+评审”巩固成效。建立商事调解矛盾纠纷回访制度,督促双方履行协议,了解当事人对调解程序意见建议及有无新的纠纷苗头等,确保“案结事了人和”。建立商事矛盾纠纷调解案件评审制度,对已调解案件进行集中评审,确保案件规范高质。目前,江安县共受理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纠纷案件2870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3.6亿元,调解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9.3%。
2023年,江安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50亿元,排名全市第四,占GDP比重63.7%,排名全市第三,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江安县委统战部将持续推动“商会订制调解+”工作模式,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统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