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党委一班人深刻把握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任务,把推进党委统战工作的突破口定位在汇聚民营企业力量助推脱贫攻坚上,由党委统战工作办公室牵头拟定村企共建路线图和打造村企共建示范基地,党委委员负责联系企业,各村统战工作联络员、党支部书记负责企业入驻后的后勤保障。民胜镇党委齐抓共管统战工作,互惠共赢推进脱贫攻坚,成为全县乡镇统战工作的特色亮点。
引进民营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小镇
八月的鹦鸽嘴艳阳高照,一串串葡萄仿佛紫色的珍珠挂满枝头,映出了村民丰收的喜悦。
“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800块钱一亩,还可以在葡萄园里干活,80块钱一天。”村民闫世安告诉记者,自己家还有一亩多葡萄,前来园区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10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土地流转+务工+出售葡萄一年下来自己家的收入超过6万元,比以前的收入翻了一番。
鹦鸽嘴村根据传统种植优势,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在800亩老果园和6个葡萄种植大户基础上,招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熊纯华,流转1300亩土地成立通江县鹦鸽嘴健森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土地实行整村流转、全部入社、组团返包、打捆返租、统一管理。种植户全部加入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牵头揽总,采取“专业合作社+公司+大户+农户”模式,实行栽植、技术、品牌、销售、物资“五统一”管理,保证产品有机和绿色。
近年来,民胜镇按照“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利益联接、增加农民收益”的发展思路,大力打造大木树-方山猕猴桃、李子产业园和民扬-弯柏树-黎明葡萄产业园。共发展了葡萄5000亩、猕猴桃2000亩和以李子、枇杷、蓝莓为主的鲜果3000亩。基本建成特色产业小镇,实现了调整结构富民增收的目的。
用活民营企业资源开展脱贫奔康技能培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下,又到了赏荷花的时节,民胜镇方山村荷花示范田广阔的水面上,朵朵荷花绽放。
“生意好,来休闲避暑的人很多。”方山休闲农庄内游客络绎不绝,业主李福章脸上乐开了花。“一年下来有20万左右的营业额,除去成本可能10万左右的收入,相比以前收入更高,活也更轻松。”
2015年,方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在县旅游局、县接待办的帮助下,组织村民进行礼仪、接待、厨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带动方山村李福章、要兴章、李胤泽等办农家乐7家,胥志国、周秀兰等开乡村客栈4家,张学才、何林远等开小卖部5家,这样既盘活了闲房、闲钱、闲人,为方山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也为村民找到了致富门路。
劳动改变生活,技能提升质量。促进贫困人口致富奔康的关键,是帮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近年来,民胜镇各非公企业利用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平台,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贫困人口“造血”能力,为贫困人口实现致富梦想添“翼”。
今年以来,民胜镇民营企业共组织各类培训73次,培训村民2200人次。
借力电子商务实现特色产品购销两旺
“坐在家里就把鸡出去了,不但让我家养殖的土鸡供不应求,还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说起农村电商,民胜镇黎明村养殖大户戚仕志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民胜镇立足黎明村实际情况,引进了四川四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葡萄种植基地680亩,成立了黎明村农村电商服务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电商运营模式,与农户、贫困户达成了电商扶贫合作协议,代养、代种、代买、代卖何产品与日用消费品互换受到了当地村民和周边群众的积极响应,切实为贫困户带去了创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希望,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及时将农产品变现,降低了销售成本,变相的提高了农户收入。
民胜镇根据镇情大力发展统收统销电商扶贫,把农户生产的土特产进行统一收购包装,进行网上交易,解决农户农产品难销的问题;规划建设传统加工作坊,将基地的水果、蔬菜进行包装,以电商平台扩展销售渠道。
2015年以来,民胜镇先后建立在鹦鸽嘴、方山、黎明三个农村电商服务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元,帮助农民增收140万元。(供稿:杨怀仁 杨晓蓉 毛 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