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范围大、数量多。为保证全县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通江统一战线找准切入点,攥紧拳头、尽锐出战,充分发挥法宝作用,为助推全县如期脱贫摘帽贡献统战力量。
(一)促进产业发展,搭建服务“大平台”。一是设计孵化平台。县委县政府出台《通江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和《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对涉及脱贫攻坚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帮扶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配套出台《关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攻坚扶持办法》和《扶持办法实施细则》,对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帮扶主体施行量化奖励,提升孵化主体的存活率。二是打造实践平台。加大对工商联(商会)的指导,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接作用,真正让商会成为“企业之家”;支持民建巴中市委直属通江支部对贫困村的对接帮扶,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开展产业扶贫活动;由县委统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通江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统战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民企投诉直通车”,选派统战干部任非公企业统战工作指导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和联系,帮助协调其开展脱贫帮扶活动。三是建实监督平台。县纪委出台《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六条措施》,明确提出“八个严禁”,大力整治非公经济领域“中梗阻”问题,切实为非公经济主体开展脱贫攻坚活动保驾护航;印发《关于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施方案》,支持民建巴中市委直属通江支部和市知联会通江分会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二)聚焦要素保障,多头并进“添动力”。统一战线联系范围广、资源禀赋多,是提供要素的重要抓手。一是发挥龙头民企的引领作用。联合县民营办、市管局等单位帮助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转型升级与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本土上市公司巴山牧业以及罗村茶业、鹰歌葡萄酒业等涉农重点民营企业的引领作用,深度挖掘其“五方联动”、“三融合、三优先”等帮扶成功经验,并持续推广。因突出的帮扶成效,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育贤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鹰歌葡萄酒业获得2018年度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二是释放智力密集的人才红利。深入实施“巴山优才”方案,帮助银耳酒业、金山茶叶等民营企业对接招引专业技术人才;依托村社干部反馈、商会组织联络,发掘培养党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在外成功创业人员信息库;协调帮助体制内党外人才向企业流动,流向巴山牧业、罗村茶业等企业的体制内专业人才为助力企业发展注入重要活力;积极引导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宗教团体等代表人士开展帮扶活动。三是借力帮扶活动的助推实效。持续深化“万企帮万村”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同心助农活动,推动出台“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为民营企业推动脱贫分忧解难;积极组织实施“光彩事业通江行”系列活动,推动产业项目、捐资赠物、结对帮扶等落地落实;组织新联会积极开展“走访调研会员企业”、“电商进乡村”等活动,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三)突出法宝作用,广开门路“引活水”。加强企业招引。积极对接参与“2019知名侨商走进革命老区巴中行”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侨胞之家”作用,广泛凝聚侨智侨力,助推侨资企业在我县落地生根。推动交流合作。组织四川唱歌石林旅游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赴广元考察调研,学习“万企帮万村”先进经验,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非公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扩大产销渠道;做好第一届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二十七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筹备工作,组织会员企业巴山牧业、罗村茶业等企业参展;积极与市工商联对接,组织巴山牧业、罗村茶叶、山霸王、翰林茶叶等会员企业参加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涉农非公企业推介出去。
(四)彰显制度优势,兜底帮扶“强保障”。一是用活政策资金。县委统战部协调民族事业专项资金20万元建设道路桥涵,缓解全村群众出行难问题,争取支援不发达地区项目资金50万元,帮助帮扶村困难群众发展种养殖产业;由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民营经济办公室等各部门统筹协调交通、水务、国土、扶贫等各类涉农项目,在各个脱贫奔康示范基地基本形成配套完善的水网、路网、电网、通信网,集中精力搞发展。二是深化社会帮扶。组织陕西通江商会、新联会等统战成员单位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筑梦新时代”主题活动,先后举办“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携手金秋·筑梦未来”扶贫助学活动,筹集助学善款66.99万元,圆了669名困难学生上学梦;对接上海市巴中商会通江分会企业家在东山小学、烟溪小学开展励志助学活动,协调县新区医院和澳大利亚魏基成开展慈善义诊活动,务实有效开展医疗扶贫,积极对接香港知行教育基金会开展“知行夏令营”等教育扶贫活动。三是淳化乡风民风。深入探索新乡贤人士统战工作,在全省率先增设“新乡贤”界别,新安排政协委员8名,建立新乡贤统战工作示范点,发挥新乡贤人士在助推脱贫、淳化民风,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举办宗教场所“四进”活动,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参与社会帮扶,发挥正能量为脱贫攻坚作贡献。
(通江县委统战部 刘嘉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