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在平昌,幸福的维度在不断延展,不只局限于物质上的富足,更体现在生活的质感与点滴温暖。
近日,平昌县印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谋深谋实谋细“八大工程”具体任务,不仅立足三年行动,还对今年重点任务列出清单,吹响了“办好民生实事”征程的新号角,一针一线绣出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画卷。
看过往
幸福生活节节高升
办好民生实事,对平昌来说是一以贯之。
走进同州街道永福社区,平坦宽阔的道路取代了曾经的坑洼泥泞,崭新的雨污管网与消防设施高效运转,昏暗路灯出行不便成为过去。
“改造后,小区环境焕然一新,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停车也规范有序,住得舒心!”居民吴西平满是欣喜。2024年,平昌县顺利完成多个老旧小区改造,众多居民楼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大批群众从中受益。
“保交楼”“保交房”4500余套住房全面交付,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也“证”好到家。天玺壹号、中央公园等品质楼盘建设如火如荼,新建的1680个智能停车位实现了资源供需的快速匹配。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更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心与便捷。
平昌县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绿色空间的打造,建成1.2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让“小口袋”装满了“大幸福”。这些口袋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让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无论是清晨的晨练,还是傍晚的散步,居民们都能在这些绿色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
一品天下、御龙天街、邦泰中心等特色商圈人气商气持续升温,城市体育运动公园、江阳邻里中心的建设,更是让“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为现实。
平昌县还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家门口的大好机会持续翻番,让越来越多的平昌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善谋划
八大工程撬动大民生
“《方案》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从‘各自为政’向‘集中发力’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平昌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方案》,平昌县幸福八大工程明确30项重点任务,涵盖就业增收、公共服务提质、宜居生活提升、全龄友好营建、优抚优助关爱、生态惠民示范、社情民意连心、平安家园守护等八大领域,既关注就业、教育、医疗等传统民生痛点,又回应托育服务、社区养老等新兴需求。
其中,在全龄友好营建方面,平昌县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保障,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辅导室;在宜居生活提升方面,将加强客流密集点公交线路覆盖,打通快递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
在工作中,平昌县坚持对标对表“向上看”,对照市级工作方案及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向下看”,将省、市和县本级明确的民生实事相统筹,实施大小相宜的民生项目。补短提能“回头看”,组织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结合行业和辖区实际,实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补短提能项目。
此外,平昌县还创新拓维,坚持长短结合,不仅列出3年行动计划,还收集制订2025年134项具体任务清单,确保措施务实、目标清晰。点面结合,统筹引领示范与全域覆盖,打造一批小而美、精而优的民生示范工程,持续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下深水、出实招。城乡结合,同步推进城区公共服务提质与乡村生活设施配套。
抓落实
党政齐抓共管集中发力
为推动《方案》实施落地,平昌县着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平昌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协调小组,下设8个专项推进组和5个工作组。探索建立可量化、可感知、可分析的幸福生活评价指标,将任务转化为具体指标,明确落实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建立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奖补机制,加大对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系列工程的财政投入,确保工作推进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落地。
平昌县系统梳理八大工程建设类项目,实行项目入库“五个一”管理(一个牵头单位、一项实施方案、一名专职联络员、一份进度清单、一本资金台账),报送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投资情况等。
“多元投入”强化保障,整合部门职能与资源,从“各自为政”转向“集中发力”,统筹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资金、政策资源和社会资金等,设立幸福八大工程专项资金,解决资金“碎片化”问题。同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捐赠、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幸福八大工程项目建设。
为确保幸福八大工程取得实效,平昌县还将建立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的全周期监督流程。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监督、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快组建“企业观察员、市民观察员、网络观察员”三支队伍,对项目推进进行全过程监督、跟踪问效,让群众全员参与监督,真切感受到八大工程实施带来的幸福度。
(巴中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