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落地为要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平昌县建立“一人一项目”挂联机制、“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等精准服务模式,切实推进产业融圈建链提质升级,全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项目招引结硕果
自四川平昌纺织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工人抢晴天、战雨天,标准化厂房主体结构现已基本完成,西南鞋服纺织智造新地标已初具雏形。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目前已吸引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约。纺织鞋服企业欣欣向荣,正源于“1+N”全链条的不断畅通。
去年以来,通过市县一体、共同发力,依托在汕头、泉州等地从事纺织产业的10余万乡友,平昌县将现代纺织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出台《平昌县纺织鞋服科技产业园实施方案》,确立“1+N”全链条发展思路,即以建设纺织鞋服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示范带动驷马、响滩、白衣等重点乡镇(街道)配套发展小微纺织鞋服加工厂,鼓励发动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众开设家庭作坊。
不只纺织产业蓬勃兴起。在平昌经开区星光工业园内,惠创智链科技项目的配套设施已完成生化水池桩基施工,正在进行水池筏板浇筑施工。
“这是该项目的关键配套工程,预计9月底就能完成主体施工。”项目经理贺新鑫戴着安全帽穿梭在工地,施工日志上记录的都是近几个月的工程进度。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密度互联电子电路360万平方米,将填补平昌县电子元器件产业空白。
这些项目都是平昌县致力于项目招引、做优营商环境而结出的硕果。
“我们动态更新城市机会清单,今年已发布52个产业投资机遇。通过与在外乡友、商协会对接,前3个月便获取有效投资信息119条,储备项目72个,重点在谈项目转化率32%。”平昌县招商局副局长陈嘉伟介绍,该县近年来着力完善各产业链招商图谱,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建立“链长+专班”机制,实施精准招商。
“接下来,我们将以‘五拼五比’为抓手,通过完善‘四图三库’、建立招投一体合作机制,推进产业融圈建链。通过‘一人一项目’挂联机制、细化项目建设进度表,务实推进项目;通过深化‘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搭建政企对接平台,为企业跑市场抢订单,助力企业解难题降成本。”平昌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定制服务解烦忧
“因公司业务调整,要到窗口办理备案和变更登记手续,但是公司股东在成都,盖章程序比较繁琐,工作人员便对部分申请材料实行‘容缺受理’。原本要跑好几趟、耗时一周左右才能办结的事项,现在一个上午就办理完成了。”说起高效的办事服务,平昌蓉生单采血浆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杜鸿泽高兴地说。
前不久,杜鸿泽到市民之家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手续,市场监督管理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服务,通过“容缺受理”机制,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限,事项办理十分顺利。
“工作人员精湛的业务能力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政府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满满诚意。”杜鸿泽深有感触地说。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我们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更多事项秒批秒办,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建立惠企政策资金池,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让企业及时、便捷享受政策红利。”平昌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天顺表示,还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为了精准对接企业诉求,平昌县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双渠道收集招商引资企业诉求,分类形成工作清单。针对企业诉求,组织相关部门实行“一事一议”闭环管理,扎实推动诉求解决。截至5月底,成功办结35家企业45条诉求,涵盖审批提速、要素保障等领域。
(巴中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