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成都 > 正文
【成都】《品锦江》之“震旦第一何以名”读书会在大慈寺举行
http://www.sctyzx.gov.cn/  (2024-09-04 20:55:2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近日,锦江区在大慈寺举行以“震旦第一何以名”为主题的《品锦江》系列读书会第二季第九场活动。活动邀请作家冯晖、绣兰道品牌负责人尹砚安怡、以及大慈寺社区老居民参加。

活动通过诗、文、影像的巧妙结合,街巷、建筑、人文的穿插交织,引领观众感受这片土地的变化和大慈寺的历史沿革,让更多人了解大慈寺的千年历史,了解锦江文化和天府文化,更好的热爱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

“‘震旦’意指中国,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大家知道为何大慈寺被誉为‘第一丛林’吗?”活动在主持人周东向读者解释“震旦第一丛林”的含义中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冯晖与主持人周东从大慈寺建筑规模、历史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等纬度进行了解析回应,并带着大家从诗词、文章、壁画中去感受大慈寺的千年繁华。

“虽然诗圣杜甫没有明着为大慈寺写过诗词,但历朝历代的官员及著名诗人均留下了在大慈寺游玩喝酒的诗词。”冯晖介绍,大慈寺收留了许多逃难于此的著名画师,使得成都绘画之风大盛,在民间更有“南大慈寺,北莫高窟”之称。根据记载,吴道子等著名画家都曾在此作过壁画,苏轼兄弟当年游览这里时,对唐代著名佛画家卢楞伽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画作为“精妙冠世”。

据记载,宋代的成都府尹李之纯在《大圣慈寺画记》中也明确记载了大慈寺内壁画的数量和艺术价值,称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并提到了“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慈寺之盛。”

“这个二玄到底有好玄?”在分享中,冯晖用风趣幽默的四川话向读者们分享了他对大慈寺名字由来的独特见解。他从书法作品和影像资料里,梳理出了“二玄”与大慈寺的渊源,增加大众对大慈寺的认识。

“大慈寺到底有多大?”“当时为什么要修大慈寺?”“一年内修成一千亩的大慈寺几乎是做不到的”“它在不同朝代的地图变化是怎样的?”“住在大慈寺附近的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在讲解过程中,冯晖层层递进的向大家抛出了许多关于大慈寺的问题和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他通过展示大慈寺在明代地图、清末地图、近代地图到现代地图的不同变化,深入浅出的为读者们解答了以上的问题,同时也从另一个视角向大众展开了一幅清晰的关于大慈寺的历史脉络画卷。

此外,冯晖还从城与市、庙与市的角度进一步向读者展示大慈寺官民皆爱、佛俗共生的烟火气息,他邀请了大慈寺原住民巫先生来亲口讲诉他们在大慈寺附近生活的样子,侧面回应了大慈寺“96 院 8524 间”的宏大规模,占地面积极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震旦第一丛林”。他还邀请了资深摄影师周安为大家展示了大慈寺周围拆迁前的真实影像资料,为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增添了宝贵的一笔。

在活动现场,锦江区非遗项目绣兰道品牌策划部部长、蜀绣文化传播讲师尹砚安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动的讲解,将大家带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蜀绣世界。

安怡提到:“自唐宋以来,大慈寺周围就形成了超大规模的季节性市场: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直至十二月桃符市,被称为‘十二月市’。成都作为“十二月市”的所在地,商业繁茂,文化昌盛,蜀绣作为当时的重要商品之一,也在大慈寺等寺院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传承。”

安怡还在现场展示了精美的蜀绣作品,细腻的针法、绚丽的色彩,在场的读者被精美的蜀绣作品深深吸引。

酷热的天气没有挡住现场读者们的热情,一位读者表示:“这次读书会非常有意义,让我们对大慈寺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震旦第一何以名,以建筑规模,以文化瑰宝,以市井烟火,或许一开始,唐玄宗修建大慈寺是希望为自己再造一个庇护所,但后期也的确起到了庇护的作用,它收留了无数逃难于此的人,也滋养着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

(庞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