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多党合作 > 正文
民主党派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致公党四川省委定点帮扶合江县法王寺村纪实
http://www.sctyzx.gov.cn/  (2015-06-08 16:11:00)  来源: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提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今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协调联动机制,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致公党四川省委在定点帮扶合江县法王寺村的过程中,遵循“地方为主、群众参与、广泛协商、发扬民主”原则,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协商民主新模式。
      法王寺村位于合江县法王寺镇,距县城53公里,属山地丘陵丹霞地貌,地形复杂多变。全村幅员面积9.33平方公里,辖7个社,农业人口395户1446人。有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珍稀古树品种众多,千年古刹法王寺素有“天下石工第一”的美誉。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薯类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竹业、茶等传统经济作物为主。交通较为闭塞,全村仅有一条长5公里、宽4.5米的水泥路,其余均为土路,路面狭窄、弯多坡陡,无法满足正常客货运通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善。村民思想保守、主体意识薄弱,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缺乏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2012年起,致公党四川省委对口帮扶法王寺村,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着力增强社区治理和发展能力。2014年,致公党四川省委启动致泸合作“十百千”工程,将法王寺村纳入对口联系的10个村(社区)之一,投入200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和社区发展基金建设。其中,投入179万元实施含10个子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改建7个社13.8公里泥结石路;在2012年投资4.5万元成立法王寺村3社社区发展基金的基础上,追加投入21万元,将社区发展基金覆盖范围扩大至全村,为村民提供小额生产性借款和应急性借款,先后已有8户农户通过借贷发展产业。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杨兴平,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杰等各级领导先后实地调研,给予指导帮助。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村民反响热烈,自主创业和主动参与村社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区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
      ——切实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强化基层治理的根本前提。坚持“群众事情由群众自己商量着办”,明确群众主体地位,由村委会担任项目法人,从项目规划到实施,每个环节步骤均由群众参与商定,充分发挥群众在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主体作用。在项目规划安排上,真正体现平等协商。先后多次组织召开村社干部会、社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听证会,以协调各方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广泛征求意见,有矛盾不回避、有问题不掩饰、有意见不搪塞,让群众对道路如何规划、如何实施等进行民主协商和集体表决,确保新改建道路规划覆盖最多人口、破除最大瓶颈、解决最实际问题。经过村民多番商讨研究,道路规划走向和资金安排得到最优化配置。在项目实施上,充分体现村民主导。村委会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在村民讨论项目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公开招投标和项目实施,村民全程参与招标、施工、变更、监督、验收的全过程。明确了村民的权利义务,大家参与项目实施的热情高涨,自发到项目现场担任义务监督员,随时督查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全体村民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基础设施建设从招投标到完工仅仅用时3个月,创造了一流的速度。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充分体现公开透明。资金管理是否公开透明,是决定项目能否“服众”的关键。在社区基金管理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张反映社区发展基金成立及运作过程的手绘图:基金监管机构的成员由村民投票产生,管理制度是在村民代表逐条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基金使用的范围、对象、管理流程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正是资金管理的每个重要环节都经过了村民的充分协商,并利用村务公开栏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张榜公开、定期公示,接受村民监督,确保了资金严格规范使用,有效防范挪用、亏空、侵占等违法行为。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彻底激发了法王寺村村民的参与热情,在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后,村民又自发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筹集资金6.8万元,新建公路1.4公里,基层治理成效逐步显现。
      ——借力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参与,是创新基层治理的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其实施效果如何,取决于干部群众参政议事能力,这需要专业的引导与培育。致公党四川省委积极与成都蜀光社区能力建设中心开展合作,引进第三方力量参与法王寺村的治理实践,着力培养提升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开展民主协商的能力。积极拓宽基层治理的范围和途径,丰富群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凝聚力。开展培训指导动员。通过组织召开专业培训会,向村社干部以及村民普及基层治理和协商民主知识及技能,引导村民在协商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紧扣要害,说出的话有分量,提出的建议有价值,做出的决策有依据;实地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引导村民按流程规范操作;大力推进社区发展基金项目,帮助建立基金运转模式,积极动员群众通过参与基金借贷发展产业。帮助调解矛盾纠纷。在推进基层治理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对立,而作为第三方的专业机构恰恰能发挥公平公正作用。先由村集体自行协商解决,再由专业机构介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协调利益关系,从中找到平衡点。在法王寺村基础设施建设中,3社道路规划需占用村民王某的土地,但其不同意,工程无法推进。蜀光社区能力建设中心工作人员与村干部先后6次到王某家中与其沟通,消除分歧、寻找共识,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帮助指导产业发展。推进群众自治不仅要强化治理能力,更要提高基层自主发展能力,只有让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切实增加收入,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蜀光社区能力建设中心坚持因地制宜,从法王寺村实际出发,围绕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竹产业、养殖业等开展研究、从中破题,同时利用社区发展基金这一平台,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法王寺2社村民王长国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布置了9间有独立卫生间的客房,并通过社区发展基金贷款1万元养鱼,借助自家十多亩梨树林,发展集观花赏果、垂钓休闲、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农家休闲游,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是强化基层治理的长效抓手。实现真正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运作的基层治理,就必须坚持协商民主,听群众意见、靠群众参与、集群众智慧、由群众评判,建立充分体现群众主体意识的基层治理机制。建立“零障碍”的沟通平台。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议制度,提供一个让各种观点、各类诉求能够充分表达的制度化平台,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可以更为直接地对关系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反复协商讨论,让协商民主体现在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具体项目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让每个项目或重大事项能够得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在推进社区发展基金中,经过群众协商议定,组建村社区发展基金理事会和监事会,并在各社组建基金管理小组,所有成员均由村民无记名选举产生。所有贷款申请需由管理小组初审把关、群众评议后,再提交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予以公示。建立广泛认可的规章制度。坚持在制度的框架内推进基层治理协商民主,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运作制度,明确规划听证、招投标流程、质量监督、资金监管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工程项目科学规范运作。制定《法王寺村社区发展基金运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资金发放监管和产业项目引导,提出贷款最高限额10000元/户、月利息4‰、最长还款期限一年等具体规定,保障基金健康运转。
      致公党四川省委定点帮扶合江县法王寺村的系列做法,是对推进当代农村基层治理协商民主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也是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在泸州的具体实践,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一是体现了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享有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等多项权利。致公党作为民主党派,在参与法王寺村基层治理中,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有力推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既是全面落实政治协商制度对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内涵界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是拓展了民主党派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其中的重大课题。作为民主党派参与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在公共事务重心下移的情况下,通过参与基层治理协商民主来发挥应有作用。致公党四川省委对法王寺村的创新帮扶方式,达到了开展基层社区治理、增强凝聚力的目的,提高了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能力,实现了党派、当地党委政府、群众和社会组织多主体的协商沟通,促进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协商,成为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致川研 张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