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多党合作 > 正文
 “盟遂合作”三十年创造多党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
http://www.sctyzx.gov.cn/  (2016-08-24 09:24:25)  来源:
分享到: 更多

    1985年,四川遂宁撤县建市。1986年,为帮助新建遂宁市探索丘区经济发展、人民致富路子,民盟四川省委与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了盟遂合作的序幕。30年来,“盟遂合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合作模式由民盟四川省委拓展到民盟中央及全盟的定点合作,由献计献策拓展到科技兴农、科技兴工、水利职教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密切合作,由经济领域的合作拓展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方位合作,逐步探索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一、“盟遂合作”三十年的主要历程

    (一)科技兴农阶段。1986年,民盟四川省委以智力扶贫、科技兴农为出发点,提出“从农业领域起步,巩固农业基础和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帮扶思路,成立了拥有300余位专家学者的“科技经济顾问联组”。双方共同承担了四川省科委“全省丘陵地区技术综合开发示范县”总课题和10项子课题,一大批知名农业专家无偿投入到遂宁农业发展第一线,带动了遂宁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增收。

    (二)科技兴工阶段。1990年,民盟四川省委转入帮助遂宁实施科技兴工,结合实际提出“着力加强纺织和食品两大支柱工业发展,有步骤地发展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相应地发展配套工业,积极培育后继产业”的遂宁工业发展战略思路。对锦华公司等7个市属工业企业进行定点帮扶,引荐民盟上海市委与遂宁市签定了《科技兴工合作协议书》,确定在123个项目上具体支援,推动了遂宁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三)支持水利职教阶段。2004年,盟遂合作进入重点支持基础建设、教育事业,尤其是水利建设和职业教育阶段。在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的多次帮助协调下,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遂宁市蓬溪县人民盼望20多年的黑龙凼水库复建工程建成发挥效益;总投资38亿元的“武引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加快建设,核心区职业院校在校生达7.1万人,遂宁逐步从人口大市走向人才强市。 

  (四)支持探索绿色发展阶段。为推进遂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盟与遂宁一起率先提出探索绿色发展道路。2010年,凝聚盟内外专家和遂宁智慧的《遂宁市区域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对外发布,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绿色发展规划体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起,由民盟中央、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四川省政协共同主办,两年一届的“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已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品牌,遂宁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先行探路者。

二、“盟遂合作”三十年的重要成就

    (一)丰富了多党合作的时代内涵。随着盟遂合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树立了标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实了新的内容,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了新的形式,为知识分子报效祖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原主席丁石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等领导同志均高度评价,认为“盟遂合作”是民主党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全方位合作的典范。2011年,“盟遂合作”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盟遂合作”的成功实践,有力推动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纵深发展。民革、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纷纷赴遂开展智力支教、科技咨询、文化下乡、扶贫济困等活动,先后实施定点合作项目50多个,惠及群众30多万人。

    (二)促进了民盟自身建设。通过“盟遂合作”,一大批民盟盟员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参与地方发展实践中提升了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200多名民盟盟员成为遂宁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成员,35名盟员被聘为特约监督员。民盟遂宁市委自身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市民盟盟员近千人,在全国地市级盟组织级中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民盟中央“盟务工作先进集体”和“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称号,“盟遂合作”成为遂宁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事件之一。“盟遂合作”陈列馆,已成为遂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同心”思想教育基地、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和民盟中央盟员学习教育基地。

    (三)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盟遂合作”促使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势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遂宁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遂宁GDP增长13.2%、居四川省第1位,总量达到915亿元,是1985年的78倍;工业增加值达到433.7亿元,是1985年的255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9.8亿元,是1985年的17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985年的440倍、69倍和73倍,三次产业比重由1985年的70.3:17:12.7调整为15.5:56.1:28.4。

    (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盟遂合作”科技兴农推动遂宁市1989-1992年粮食总产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解决了遂宁人民的“温饱”问题。蓬溪黑龙凼水库复建和盟遂合作生态林建设,解决了遂宁8个乡镇、5万多人口、10万头牲畜长期缺水问题,形成2.29万亩生态林区,成功创建多党合作、为民谋利的红色文化区和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生态文明区。西部农村职教基地的创建,有力促进了遂宁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让遂宁成功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等20余个国内外城市品牌,在四川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和“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中连续5年名列前三,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盟遂合作”三十年的经验启示

    (一)深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方实践。“盟遂合作”是民盟与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内的全方位密切合作,探索了民主党派参与和支持地方发展的成功路径,诠释了“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重要政治意义。民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把遂宁的发展需求和自身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有机结合,在统一战线的制度框架下打造“盟遂合作”政治品牌。30年来,民盟和遂宁市努力探索“盟遂合作”新途径,双方成立了高层次的“盟遂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项目服务、信息反馈、工作保障、督促检查、人员交流等机制,确保“盟遂合作”横向纵向全覆盖。“盟遂合作” 坚持党际协商主体创新和协商方法创新,探索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地方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创新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路径,推动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实践。“盟遂合作”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又吸纳了不同党派、不同阶层参与政治管理过程, 体现了执政党与参政党治国理政的和谐实践,有利于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创新了民主党派服务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30年来,盟遂合作紧扣发展主题,依靠民盟强大的人才智力资源,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一带一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历史机遇,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使“盟遂合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民盟通过“盟遂合作”实践,夯实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职形式,创新了民主党派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民盟组织和广大盟员通过“盟遂合作”,提升了自身水平,锻炼了参政骨干和盟员,提高了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的境界。“盟遂合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中心,把民主党派的自身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把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发挥了党委政府、民主党派、人民群众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从“盟遂合作”30年的实践看,民盟组织从中央到基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盟员,齐心协力,务求实效,用行动诠释了统一战线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盟遂合作”,国家部委积极支持,遂宁各级党政和群众主动参与,共同谱写了“盟遂合作”的壮丽篇章。“盟遂合作”30年实践表明,统一战线提供了合作的制度框架,离开党政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盟遂合作”,“盟遂合作”的成功离不开三个方面积极性的同频共振。

    坚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务实推进多党合作,既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建设政治文明的需要。民盟与中共遂宁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高举“盟遂合作”旗帜,在良好的合作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机制、开辟新途径、拓展新领域,推动“盟遂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度丰富内容、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