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枳壳采收季,通江县青浴乡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村民们趁着好天气正忙着采收枳壳,乐享丰收在望、脱贫致富的喜悦。这是巴中民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重大部署取得的明显成效。
青浴乡地处美丽蜿蜒的小通江河畔,距通江县城40余公里,距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30余公里。民盟巴中总支深入该乡实地调研,摸清当地群众有着长达百年的枳壳种植习惯、树龄10年以上的枳壳超6万株的情况后,立即与乡党委政府沟通并经论证,建议该乡把种植枳壳作为脱贫奔康的长效支柱产业来培育。总支充分发挥盟组织人才汇聚的优势,帮助规划“一万亩枳壳”种植工程,以相对集中的姜家坝村为核心,辐射发展刑家坪、闫家坝、张家坡、蔡黄沟村,形成1万亩枳壳产业园区;引进四川通江千方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该乡中药材产业发展,签定“共创川东北药材基地枳壳之乡帮扶合作协议”,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的模式,打造枳壳种植基地。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青浴乡枳壳产业初见成效,平均每株成树收益300元左右,单价由过去的1元提高到2元,2016年全乡枳壳产量达300吨,36户贫困户靠枳壳实现了脱贫。目前全乡已有投产枳壳树8万余株、新育枳幼苗20万株,力争到2018年全乡产量达到3000吨,实现人均增收千元以上,切实让枳壳成为大山深处的“绿色银行”。(何云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