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纪律学习教育工作,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7月9日,台盟成都市支部在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组织召开“两岸同耕”工作室助力白鹿顶村乡村振兴座谈会。这是支部首次将乡村振兴专项工作与高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次创新实践,旨在进一步强化盟员自觉革命、服务社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建设新发展。台盟成都市支部骨干盟员、“两岸同耕”工作室专家团队、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师生代表和在蓉部分台青共计30余人参加活动。
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杨墨出席座谈会并致辞,感谢台盟成都市支部长期以来对白鹿顶村的关注与帮助,并对参与本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人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全国人大代表、白鹿镇白鹿顶村支部书记、村长陈贵静详细介绍了白鹿顶村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发展及乡村治理情况。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周斯翔对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开展方式与实践目标进行简要介绍。随后,来自“两岸同耕”工作室的专家学者、台青以及支部盟员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等主题分享了工作经验,针对白鹿顶村实际提出了意见建议。
台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潘裕萍在总结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两岸同胞携手共进,共谋发展,是台盟成都市支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两岸同耕”工作室的设立,正是支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2023年在台盟中央的支持下,支部在白鹿顶村设立“两岸同耕”工作室,捐建“助农直播间”,引联台湾青创团队开辟了白鹿顶村、周边村集体农副产品和台湾特色食品的销售新渠道,引联台湾农业专家传授新技能、种植新产品、助力村集体增收,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耕”工作室的平台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显著成效。“两岸同耕”工作室不仅是一个汇聚英才的平台,还能成为推动白鹿顶村乡创乡建的孵化器。此次,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与“两岸同耕”工作室功能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一次创新实践。她强调,支部纪律学习教育必须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紧密结合,进一步发挥“两岸同耕”工作室的作用,探索出一套高效、可持续、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吸引更多的两岸年轻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事业。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志愿者服务团队和“两岸同耕”工作室的部分专家将在白鹿顶村进行为期二天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为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