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德阳 > 正文
【德阳】洛水镇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http://www.sctyzx.gov.cn/  (2023-09-21 17:34:56)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洛水镇地处什邡市中部,距离什邡市城区18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4.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有汉、回、羌等14个民族居民30927人共居(其中少数民族190人)。辖区内有清真寺一座,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什邡市民族医院);有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洛水镇亭江社区)。

近年来,洛水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融”为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围绕“宜居宜业、共建共享”,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021年,洛水镇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辖区单位什邡市民族医院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亭江社区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居”有所安

着力构建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机制氛围

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辖区内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深入民心。一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洛水镇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全镇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以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及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工作责任。2022年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民族工作4次。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和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各村(社区)开展学习50余场次。二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全镇着力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针对不同区域打造了“一街一院一社区”3个示范宣传阵地,增设了20对道旗,10处墙面宣传,8块宣传展板,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部分村(社区)服务站放置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创建资料,逢场的时候,在集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2场,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多方筹措资金,在集镇中心地带建设占地约5亩的“同心广场”,着力把“同心广场”建设成为宣传“两个共同”的重要阵地。三是切实构建全民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为抓手,制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方案,结合目标任务,制定了目标、任务、责任“三张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员,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网络延伸到辖区单位、居民楼栋、各村(居)小组,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推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确保“业”有所获

切实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物质基础

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基础性工作,着力带领各族群众干事创业,致富增收。一是发展优势产业。依托龙门山旅游带什邡蓥华片区旅游发展及中心镇优势,通过“万企兴万村”引进尚膳御园旅游发展项目,盘活闲置用地18亩,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上万人,带动130余人就业。持续推进洛水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取省级民族领域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100万元,进一步提升洛水大蒜产量和品质,改善大蒜种植核心区物流交通等基础条件,壮大洛水大蒜特色产业。擦亮杨村茶产业品牌,争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50万元,引进社会资本700万元,实施李冰村“杨村茶”示范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和洛水镇配套民宿建设项目,积极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益110.25万元。二是扶持特色产业。洛水世居回族群众较多,形成了以牛肉为特色的地方饮食习惯和特色美食,洛水镇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发布消息,制作宣传视频推广特色美食等方式宣传当地特色美食,形成了“穆文子”“马二”“马三”等一批特色餐馆,每年可实现收入上千万元,带动当地上百群众就近就业。同时,为解决停车难问题,促进洛水镇特色餐饮发展,修建停车场1处,盘活闲置土地15亩,规划车位234个。三是做好服务配套。严格按照“三化”标准,打造便民服务中心,承担下沉行政审批事项162项,在大厅放置有低保、临时救助宣传手册、未成年保护手册、全面实施三孩政策、民法典宣传册、援企稳岗政策问答宣传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宣传册等各类政策法规宣传手册及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供各族群众免费查阅。大厅工作人员热心为来访群众解读各类政策,帮助群众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各类证件。2022年洛水镇便民服务中心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

共建美好家园

有效开展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

加强宣传发动,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全镇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共建美好家园。一是切实发挥各族群众作用。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士和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目前,1名少数民族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2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部门负责人;注重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作用,先后选举、推荐产生了德阳、什邡、洛水镇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共5人,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市、镇、村(社区)等各级领导决策中来,共同促进洛水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全镇12个村社区开展“清廉夜话”坝坝会,收集各族群众意见建议58条,开展“大走访”活动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受理各族群众信访件131件。积极协调各部门解决各族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50余条,处理各族群众信访件125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教育。利用爱国主义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五进”活动,开展并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举办法治宣传讲座4场,120余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1次,40余人参与。三是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托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12个矛盾调解网格,以村(居)民小组为基础建设93个调解子格,实时开展矛盾排查工作,落实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规寨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贴近各民族群众生活的村规民约当中,以法治引领德治、规范自治。

共享发展成果

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坚持以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为目标,着力在医疗、教育、服务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医疗方面。以辖区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什邡市民族医院为依托,组建“石榴籽”家医服务队,组织医务人员下乡、进学校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定期深入村(社区)开办健康知识讲座14次,向各族群众宣传健康素养、民族理论政策等知识,受益人数达1800余人次。建立了各族群众专属服务档案,截至目前共体检5000余人次。为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凉山州木里县)“9+3”免费体检350余人次。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措施,为各族群众减免医疗费用近30万元。二是教育方面。辖区各族群众平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洛水镇慈济幼儿园、洛水慈济小学、蓝天小学、洛水镇慈济中学等学校开设民族团结专题课,学校老师定期为学生讲授民族团结知识。洛水镇机关各部门经常利用法治宣传日等重要节点进校园宣传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知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三是服务方面。各项低保政策、临时救助政策、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等均面向各族群众。先后为辖区15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申办了低保金;为5名患有重大疾病的少数民族同胞申请了医疗救助;为4名重度残疾人士申办了护理补贴,为3名需要居家无障碍改造安装了专业门铃、卫生间辅助扶手等;为3名少数民族就学困难人员争取金秋助学、民政教育专项救助资金6000余元。四是文化方面。投入资金1万余元打造1个文化活动室,组建了1支“各民族文化宣传队”,每周定期开展歌舞、乐器演奏等活动,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建“民族文化图书室”,在图书馆及洛水镇文化站增加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四川回族历史与文化等书籍,方便各民族群众丰富文化知识。举办以“增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小区”“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活动中各民族同胞踊跃参与,增强了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促进了邻里和睦。

(德阳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