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达州 > 正文
【达州】宣汉县用好巴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http://www.sctyzx.gov.cn/  (2024-10-15 21:23:20)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2024年,宣汉县充分发挥“中国巴文化之乡”优势,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宣汉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

近日,四川省文物局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等评选推介名单。其中,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西南有巴国》主题展陈光荣上榜。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位于宣汉县普光乡进化村,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达州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文化堆积为11层,文化层最深达2.75米,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这次发掘,使罗家坝遗址名声大振,并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圳一道,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博物馆以“西南有巴国”为主题,分“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考古巴王城”三个单元。“揭秘罗家坝”单元重点展出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各类精美文物500余件;“寻踪觅巴国”单元则重点还原巴的源流、演变、发展和传承情况;“考古巴王城”单元包括罗家坝遗址展示以及公众体验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等内容。

罗家坝遗址的文化面貌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古代的巴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楚文化秦文化、蜀文化的相互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里发掘的墓葬层位明确,对解决巴蜀文化分期问题提供了依据。罗家坝遗址以其面积大、保存好内涵丰富,而成为研究川东北原始文化、特别是古代巴文化的重要基地。

巴文化群众活动蓬勃开展

近年来,宣汉以巴文化为载体,在全县广开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活动以穿巴人服展示巴人形象、以唱巴山歌传递巴神韵、以跳巴人舞重现巴人风姿,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省级非遗“土家余门拳”,土家迎亲巴人钱棍舞、巴人迎客舞、巴人祭祀等一系列巴化活动逐渐做出名堂,受到关注。巴人特色舞蹈《[山女人》在“一带一路”2019年中泰文化艺术上喜获金奖,文旅扶贫歌曲《山路不只十八弯》舞蹈《巴人钱棍舞起来》等精品力作在央视展播真正让巴文化在全国有声音。

同时,宣汉大力实施巴文化溯源、非遗保护传承、乡村文化记忆三项工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传习基地,定期举办展演活动,编印传承教材,培育非遗项目62个;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对庙安镇龙潭河村、马渡关镇百丈村、烟灯村等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修缮和利用,形成乡村博物馆;组建本土文化专家“智囊团”,打造“宣味”与“乡味”兼具的文艺精品,叫响“梦里巴国·山水宣汉”文化品牌。

持续放大中国巴文化之乡品牌效应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丰富的巴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巴文化挖掘传承活动,持续放大中国巴文化之乡品牌效应,抓好巴文化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不断提升宣汉文化“软实力”,奋力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被誉为“中国巴文化之乡”

为持续放大中国巴文化之乡品牌效应,宣汉精心打造全国首台沉浸式大型巴文化史诗剧《梦回巴国》,《土家隔山鼓》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优秀作品”。成功举办了“寻巴觅賨——川渝地区巴文化研究论坛”、第九届“土家余门拳展演”、第十三届“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赛歌会”。开展“文艺轻骑村村行”120场次、“书香宣汉 全民阅读”线上线下系列活动80余场“红色文物流动展”30余场。

5月26日,让世界看见巴文化——巴文化国际海报设计邀请展在宣汉罗家坝博物馆举行。来自全球150多位知名设计师的70余件巴文化主题作品在这里进行展出。展览以“巴文化”为主题,着眼于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展出世界知名设计师的作品,观众得以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巴文化的诠释与理解。

本次巴文化国际海报设计邀请展不仅在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更在于激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展示了宣汉文化的发展和成果,彰显了宣汉深厚的历史灵脉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