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自2022年成为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坚持抓住改革机遇,奋勇争先,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22年试点初期的58.3%跃升至66.7%,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提供鲜活的“竹乡样本”。
在达州市天宝锦湖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企业位于大竹县川渝合作示范园区,是天宝集团中国西部主要生产基地,产品涉及手机配套电源、PCBA模组、汽车充电桩模块等多领域。依托OPPO、vivo等主要客户的大额订单,企业年产值达10至20亿元。
达州市天宝锦湖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力:今年我们做一个普遍升级,在好多工艺段是变成无人的,目前有一条生产线已经搭建好了,我们会在好多工位变成无人。从我们的产值上来讲的话,第一季度比去年大概有5%的增长,达到了2.5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在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大竹县政务服务体系的革新也是助力民企成长的关键因素。去年7月,投资33亿元的兴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乘着“以竹代塑”的政策东风落户大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试生产,仅用了5个多月时间。企业全面投产后,借力当地制定的各项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将以新技术加工大竹黄竹,进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届时,每年将有100万吨黄竹被加工成新能源汽车内饰、纺织用品等,直供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宣传部经理 毛娟:大竹县“企业秘书+项目管家”这样的“双轨服务”给予我们很大帮助。比如说我们企业落地以后,在技术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缺口,园区设立的企业秘书和项目管家走进企业,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积极联系调动社会资源开展人才招聘,让我们短时间内招聘到岗高素质人才。
截至目前,大竹县由56611家市场主体构成的“民营舰队”中,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9家。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服务创新提质,创新驱动助力民企成长的态势已然成型。当前,大竹正着力实施“品牌攻坚”计划,聚焦“稻麻茶竹椿虾”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在营造亲商、爱商、利商的优良营商环境上下足功夫,力争2025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突破70%,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提供鲜活的“竹乡样本”。
大竹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禹华明:2024年,大竹县GDP达464.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10亿元,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从2022年试点初期的58.3%跃升至66.7%,年均提高4.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核心力量。今年,我们继续开展助企护航攻坚行动。
(达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