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统战工作 > 非公经济 > 正文
泸州市2013年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居全省第一
http://www.sctyzx.gov.cn/  (2014-04-23 14:51:00)  来源:
分享到: 更多

      2013年,泸州市认真贯彻省委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行政服务,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迸发活力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实现675. 1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8位,增速14.3%,居全省第1位,非公有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74.9%,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民间投资652.8亿元,增长37%,增幅比全社会投资高7.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71%提高到75.4%,突显了非公有制经济强劲发展势头。
      一、深化改革措施,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在发展目标中突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出台《中共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民营经济跨越突破的实施意见》(泸委发〔2013〕 17号)、《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泸市府〔2013〕43号)、《中共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率先突破的政策意见(试行)》(泸市委发〔2013〕5号)三个文件,措施具体,支持有力,最大限度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从2013年起,市财政安排1 000万元贴息(补助)资金用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解决非公企业困难
      一是保障用地。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2013年向非公有制企业供地255宗,面积634公顷,其中市本级(含三区)供应134宗,面积365公顷。先后完成了郎酒基地、龙马潭区龙泉窖、纳溪云溪温泉、酒镇酒庄、西南节能产业城、红星美凯龙、西南商贸城二期等一大批重点非公有制经济项目供地。二是保障资金。2013年我市将争取到的工业、企业类上级补助资金约80%用于非公企业发展,市本级涉企资金预算中60%用于非公企业发展支出。出台《泸州市金融机构目标考核奖励办法》,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262.57亿元,增长36.93%。22户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30亿元,同比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为68亿元,同比增长90%;融资性担保公司全年累计担保贷款金额68亿元,同比增长48%;在保余额58亿元,同比增长34%,向636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 0亿元。三是保障人才。2013年全市成功创业人数4211人,带动就业11221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创业219人,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742万元;全市参加创业能力培训3483人,创业成功率为53%;创建了5个省级、3个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3场次,660户次企业参加活动,签订就业意向4724人次。
      三、优化开放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联系川滇黔渝桂五省市区毗邻地区15个地市工商联在泸州开展协作活动,成功签约合作项目金额36.8亿元。在“知名民企入川、港澳企业入川”活动中,成功签约正式合同项目45个,投资总额达254.7亿元。邀请40余户广东民营企业参加“泸州市人民政府一广东四川商会座谈会”,签订了招商引资战略合作协议,还与江苏省安徽商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邀请中冶集团、上海复兴、华西能源、恒大集团、碧桂园集团、传化集团、和邦股份、雅化集团等50余户知名企业莅泸考察,对接上市公司、知名民企300余户,促进投资12亿元的科瑞德医药生产、投资5亿元的天盛鑫城西南节能产业城等74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662亿元。
      四、硬化服务手段,打造宽松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区县目标考核体系,凝聚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表彰了30名泸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市长直通车”制度,成立效能监察机构,完善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对非公企业反映的有关问题限期解决或答复,对重大问题一查到底,查处侵害非公企业利益的职务犯罪6人,切实为非公企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