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在位于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的巴中市惠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芦笋现代农业园内一派忙碌。经过分拣、包装等工序后,10余名工人迅速将一箱箱刚割的鲜芦笋装上车,准备发往成都。
“这会儿装车起运,3小时后就可走进成都的超市,基地这样好的生态环境,生长出来的芦笋肯定受成都消费者青睐,每次都是早早抢购一空。”惠丰农业公司天良村芦笋现代农业园基地负责人苏杰介绍,除了成都,这段时间基地的鲜芦笋在巴中本地每天也有700多斤上市。
这是该区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一个缩影。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恩阳区紧紧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发展,三年见成效”目标要求,多渠道搭建村企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平台,按下了乡村振兴、共富共治的“快捷键”。全区120家企业与全区80个脱贫村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村精准结对全覆盖。
位于该区西南部的双胜镇天良村,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由区工商联牵线,引进惠丰农业公司、煜泽芦笋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和专合社规模化发展现代芦笋产业。“引进企业、专合社后,我们实行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规范种植管理,目前已发展绿色有机芦笋400余亩,平均亩产达(毛笋)2500公斤,折合净笋约1500公斤。”天良村党支部书记李平介绍。
同时,该村探索建立“127”(10%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作为农民土地入股分红、70%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益)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园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共赢”,确保种出效益芦笋。2021年,全村集体收益11万元;86户农户土地入股440亩分红22万元;企业收入77万元。周边农户就近务工年人均收入达1.2万余元。
“大家麻利点,等会还得赶一批芦笋礼品包装。”同样是16日上午,在天良村的煜泽芦笋专业合作社基地也是忙碌不已,基地负责人黄煜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青年,2018年返乡建立煜泽芦笋专业合作社,在传统芦笋产品种植销售的同时,他瞄准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市场,开发起了芦笋礼品。
聚力芦笋产品深加工,引进成都静壹科技公司投资建厂,建成芦笋集散中心、检测中心、产品加工生产线3条。“我们通过开发芦笋面条、芦笋茶、芦笋豆干等产品,充分发挥芦笋药食同源的功效,致力于引导本地医药制品行业开发芦笋药品、保健品,促进芦笋产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李平说。
在天良村,芦笋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一根小小的芦笋已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大产业。该村产出的“恩阳芦笋”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园区被科技部授予了“国家级星创天地”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去年12月,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