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粱,是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集体经济“破壳”壮大的起点。近年来,来寺村结合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对酿酒高粱的需求,采用“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移栽、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回收,全面引导群众发展有机高粱产业,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和贫困户稳定增收。)
(2.3月初,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满足群众春耕物资需求,正常开展春耕生产,成为摆在来裕高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冬梅面前的一道难题。)
(3.作为来寺村村委会主任、来裕高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同时也是龙马潭区乡联会会员,罗冬梅在做好全村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探寻更好的模式开展春耕,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双促进,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4.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田间地头少了农民的欢声笑语,大家都各自忙活,自觉避免相互交流,遵守着疫情防范期间的制度要求。)
(5.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中玉在田间准备着10多厢苗床,就算带着口罩,也挡不住她喜悦的心情,她说:“去年我入股合作社分红22170元,已经顺利脱贫了,今年我还更上一层楼,把日子过得更巴适。”)
(6.如今,四月春光好,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正是高粱移栽好时节。村民正忙着移栽高粱,拔苗、起梗、挖窝、栽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
(7.“去年我家光种植高粱就卖了3万多元。”来寺村村民曹红秀一边移栽高粱一边开心地说道,今年又种了10多亩,预计8月份上市,根本不愁卖,丰收后泸州老窖公司上门收购,我们只管好好种,其他一点都不用操心。)
(8.看着刚移栽好的秧苗,曹红秀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就是好啊,看着高粱秧可以移栽了,大家就互帮互助,要不了几天就栽完了。”)
(9.“高粱种子、有机肥、生物农药都是免费领取的。”来寺村五组村民陈洪发满足地说,“技术有人指导,我们只管出劳力,今年和去年略有不同,政府不再统一育苗,而是由我们种植户自己育苗,这样我们既学到了技术,积极性也更高了。”)
(10.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后,每年收购价格在每公斤6元-9元,高出当地市场价1-2元,单红梁一项,可为当地农户人均增收近1500元。对于来寺村来说,有机高粱基地已成为全村摆脱“空壳村”帽子的主要产业,更成为全村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的希望。)
(11.以前的来寺村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地里种的都是水稻和包谷,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但来寺村的气候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很适合种植高粱,自从有了高粱产业,该村的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泸州老窖公司还出资修建高粱回收点,解决运送车辆停放等问题。)
(12“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做大做强来寺村的产业,让家乡的村民致富。”罗冬梅介绍,她上任前来寺村有高粱1800多亩,现在全村都种上了高粱,目前来寺村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有机高粱基地共有4100亩。)
(13.截至2019年,来寺村551户农户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10亩以上种植大户48户,高粱总产量达70万公斤,种植户总收入570万元,其中部分种植大户收入高达4万余元。)
(14.来寺村共有贫困户68户,其中种植高粱的有55户,全年收入76.68余万元。来寺村有机高粱产业的发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龙马潭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