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16年全面打响对口协作彝区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始终把对口协作金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项深化民族团结的事业来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以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突出“手相牵、心相连、人相亲”的援彝工作理念,重点抓好产业增收、卫健覆盖、教育提质、移风易俗等工作。五年来,超额拨付财政帮扶资金2710万元,募集社会帮扶资金1.2亿元,先后选派346名(其中:教育短期支援69名)干部人才,实施扶贫项目96个,为金阳彝区脱贫攻坚注入广汉汉地力量,凝心同德共铸彝汉深情。
精准扶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围绕“为什么贫困、靠什么生活、用什么脱贫”进行深研细判,确立“河谷水果、二半山蔬菜、高山畜禽”产业帮扶方向,以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为依托,支持帮助11个种植养殖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发展壮大,惠及3500余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投入帮扶资金220余万元,资助建立4个青花椒基地,通过技术培训、专业指导,提升总产量10%以上,同时,为17个青花椒重点乡镇配置950台烘干机、脱壳机和榨油机,有效解决生产环节“一公里”难题。利用四川航展、农博会、油菜花节等广汉重大展会活动,集中力量推介金阳特色农产品,在广汉开设金阳农特产品专柜2个,累计销售500余万元。建立“1+2”扶贫模式,在热柯觉乡助力新建“波洛云”扶贫车间,开展苦荞产品生产加工,即提升苦荞种植积极性,又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30余人。“以购代捐”添动力,作出“三年1个亿”的“以购代捐”承诺,组织引导广汉市民营企业集中到金阳县采购特色农副产品,2020年5月提前履行承诺到位,超额完成“三年1个亿”目标。
硬件助医疗,扩展健康覆盖。高标准设施支持,援助建成金阳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为凉山州“东五县”第一个标准化ICU,改变金阳县急危重症患者必送西昌的长久历史,短期内已救治36名急危重症患者;帮助芦稿镇卫生院建成生化检验室,开创金阳县第一个在乡镇卫生院就可开展精细化医学检验的先河,方便周边五个乡镇村民就近就医,月接诊量50人以上,比到县城检查人均降费100元以上;增设一个县级超声检查室,有效缓解医学检查“打拥堂”的现象;“中毒治疗联盟”建成后三个乡镇卫生院短期内就挽救了21名中毒群众生命。巡回义诊温暖群众,每月固定1次送医下乡、每年固定2次大型义诊,实现34个乡镇巡回义诊服务全覆盖。“传帮带”培养本土人才,41名广汉“传帮带”医疗人才与金阳县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专技培训精准“传”、因地制宜精准“帮”、示范教学精准“带”,为金阳县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卫健队伍。
志智联教育,提升教管水平。异地代培优秀学生,2018年开始在广汉开办“金阳班”,采取分班教学、集中管理的模式,每年为金阳县代培一个班次的高中阶段学生,68名金阳学子已开启广汉免费就学之路,学习认知、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得到普遍提升。主动培训教育骨干,用好广汉金阳两地46所学校全域结对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广汉教育骨干到金阳、金阳教育骨干到广汉,开展教师跟岗学习、相互交流座谈、专项研培学习等工作,金阳县60名教育骨干、46名中小学校长均在广汉市得到了学习提高。全覆盖营造“校园新风尚”,精心编印3万册具有金阳县域特色、汉彝语双语、图文并茂的《金阳县小学生健康安全法律教育知识读本》,全覆盖发放到金阳县各小学校,配套开展“广汉法治进彝家”活动,引导树立正确“三观”;投入111.5万元,为金阳县46所中小学校全覆盖采购配备生活消毒柜、餐桌餐盘餐勺等,改变“席地就餐”不良习惯;汇聚广汉统一战线力量,募集爱心资金40余万元,在金阳县唯一苗族居民组建成高标准同心幼儿园,30名学龄前幼儿拥有了配置齐备的“儿童之家”。
亲历作表率,引导新风蓄养。确立抓控掇保学、抓禁毒防艾、抓乡风文明、抓感恩教育“四项重点”的移风易俗帮扶工作思路,用好广汉援彝干部人才分布34个乡镇、33个重要县级部门全覆盖优势,着力通过援彝干部言传身教力行,引导贫困群众从坐板凳睡床铺用灶台改起,从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做起,大力破除“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助推金阳县成功摘掉“毒品重灾县”帽子,创建起“四好村”150个,评选“四好家庭”4600户,移风易俗新风尚逐步形成。梗堡乡梁子村在脱贫摘帽后,群众想进一步发展愿望强烈,现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大、文化低,有威望但缺后劲,也急于想让有激情有干劲、见过世面有闯劲的年青人带领群众致富奔康,村工作队急群众所急,及时向广汉援助挂职党委副书记李杰报告,在充分征得乡党委、村“两委”干部、部分村民代表意见后,创新开展“能人选拔”工作,通过“群众初选、组织考察、理论测试、跟班学习”的方式,选拔出2名组织认可、群众赞许的年轻后备干部并全程开展“双跟班”进行“传帮带”,为彝区基层一线输入了新鲜血液。
(广汉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