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州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创业青年群体为重点,创新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统战工作,着力打造农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新阵地、联谊交友的新平台,推动形成统战服务中心工作的新合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职业经理人勇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助力基层治理新动能,初步取得较好效果。
一、打造思想政治坚定的团结之队
一是建队伍。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对农联会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全市,实地走访20余个农场和农旅融合经营主体,收集了2000余位农业职业经理人信息。成立农联会,建立多部门联审选拔机制,通过镇党委、部门和协会推荐其中的代表人士,并开展实地考察,经市委统战部和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国土局、税务局五部门联合审查,首批吸纳会员44名。二是抓培养。实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每年组织2至4人到四川省农科院、深圳北大研究院等机构学习提升。依托统战阵地“同心朴院”设立“新农人讲堂”,建立“一月一学”制度,邀请市委党校老师或外聘专业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年培训达600余人次。今年针对后疫情时期“双胜利”目标,联合新联会开展的复工复产系列讲座受到了全体会员的普遍欢迎。三是促带动。依托会长农场,打造“快乐农夫”会员联谊站,建立“一季一议”制度,开展会员互评互述活动,让身边人说身边事,讲自身经历和体会,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拓展会员视野,激发创业热情,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例如,副会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大户倪祖欢通过交流活动,在了解敖平镇梨花村20余户农民发展食用菌缺乏技术情况后,主动联系当地村支两委,建立技术指导中心,带动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
二、搭建有利健康发展的服务之台
一是搭建资政建言平台。每年召开两次农联会建言献策会,针对农村基层存在的产业能级不高、垃圾污染尚存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23条,得到市委领导高度肯定,推动农业农村局专门落实整改。不定期走访农场、基地,听取农业职业经理人意见反馈,形成关于推动牡丹产业发展和蔬菜产业提能升级的专题建议2篇,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二是搭建协作活动平台。协调社治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建联合工作组,推动农联会与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活动,实现彭州农业与中心城区服务对接。协调新联会,打造“新彭友”社团活动平台,依托“我们飞创业孵化园”网络企业人士,与农联会会员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3家家庭农场实施网络直播带货,8家家庭农场完善网售平台,4家会员乡村酒店、民宿拓展抖音推送渠道,建成网红打卡地,助推会员企业转型升级。三是搭建参与发展平台。推荐会员进入村(社区)基层民主协商会,在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担任管理层,为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建言献策。目前,80%会员进入基层民主协商会,20余位会员成为农业合作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
三、形成主动示范引领的发展之力
一是以学习调研激发创新活力。将学习调研活动列入农联会年度重点工作,每年组织会员代表前往山东、浙江、重庆等省市开展考察学习,安排市内农场基地调研探求发展新机。在共同探讨下,会员叶开明创新“农业+旅游”模式,破解灵芝种植销路单一,附加值不高的困难。会员陈丰茂创新“农业+教育”模式,将种植基地延伸为学生实训基地,破除收入单一问题。二是以示范带动激发理念新力。发挥骨干成员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户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农联会秘书长但贵安利用人年轻、见识广、知识多优势,组织10余位年轻人在全市开展多轮绿色农业宣传,联系爱心经销商为1000余户农户免费赠送无公害叶面肥和低毒药品,引导5位会员开展有机种植。三是以鼓励参与激发团结合力。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代表人士成长档案,组织专人不定期开展“创业问诊”上门服务,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新业态,构建乡村振兴新动能。引导会员杨俊带动本村群众,筹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湔江河谷荒滩成功打造鱼凫湿地景区,带动村民实现“就业+分红”双增收。配合桂花镇“龙门七村”民宿聚落建设,鼓励会员张林发挥建筑设计专长参与环境改造,动员会员贾学良、杨永红打造特色民宿,带动周边初步形成民宿产业生态圈。
(彭州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