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着力推进基层商(协)会发展改革,初步探索出新时代商(协)会统战工作新路径,有效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突出党建引领,巩固扩大商(协)会发展政治共识
坚持把思想导航作为推动商(协)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发挥“党建”在商会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切实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商(协)会建设和发展。
一是抓好商会党组织建设。成立新津区社会组织第二综合党委,明确党建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融入商(协)会发展具体实践。
二是建好商会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商(协)会党建工作指导制度,指定专职党建指导员对商(协)会党建工作进行一对一联系、指导,保障党建工作实效。
三是育好商会党建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吴文全非公党建工作室作用,组织商(协)会党建专员开展业务培训4期、100余人次,不断提高商(协)会党建专员工作意识和能力。全年区直属14家商(协)会共发展党员118人、预备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30人,政治吸纳取得显著成效。
二、突出破解难题,深入推动商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深化基层商(协)会改革作为推动商(协)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联系服务,帮着解决实际困难,切实为基层商(协)会高质量发展松绑、加油、铺路。
一是激发组织活力。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商会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商(协)会考核考评工作机制,由区财政补贴工作经费,落实商会工作经费补助260万元,有效激发组织活力。
二是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建立区工商联班子与商(协)会的对口联系制度,通过“走基层、访民情”等专项行动,走访商会及其会员企业100余家,收集困难问题28个,协调解决25个,畅通了商(协)会向区委、区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
三是建立商(协)会建设发展导向机制。结合重点产业、新兴行业及产业功能园区发展,定期组织分析、研讨产业发展形势,引导基层商(协)会和行业协会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帮助会员企业转型升级、抱团发展。目前,我区已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县)级进出口商会、包装技术产业商会和新生代企业家商会等商会3个,路桥构件等基层产业协会13个、异地商会1个,涉及轨道交通、智能家电等多个行业,覆盖企业200余家。
三、突出作用发挥,搭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平台
坚持把服务经济作为推动商(协)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引导商会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有力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以商(协)会为载体,整合政、企、银、社等各方资源,开展政策宣传、供需对接等活动,推动企业共同发展。全年共举办餐饮大宗商品、包装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对接活动13场,销售金额超30亿元;组织开展共建商务考察活动10次、提供有效项目信息5条,帮助企业融资23亿元。
二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依托全省首个“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和民营经济博物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参政议政能力、蓉商精神研讨传承、个人修养提升等方面培训、联谊活动10余场。新生代企业家商会慰问抗美援朝老兵活动、企业家创享会、年度十大贡献人物评选等活动被全国工商联《中华工商时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锦观》刊载。全年高质量完成课题调研6个,其中《破解商会发展瓶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议》获成都市政协采纳。
三是搭建光彩事业平台。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对口帮扶小金县工作,以“农博+”理念协助小金县建成小金苹果•共享农庄,推动“以购代捐”,购买小金苹果200余万元。鼓励引导会员企业充分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光彩精神,积极投身城乡治理、千企帮千村、企社共建等活动,捐款捐物超1500万元,惠及群众5000余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组织企业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捐赠口罩、酒精等抗疫物资达1350余万元,为取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津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