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辖10个村民小组,474户1936人,其中傈僳族1774人,占91.6%。新山村傈僳族文化久负盛名、源远流长,是攀西文化和金沙文化的亮点之一,在攀西及周边地区影响深远,是中国傈僳族祖居圣地。近年来,新山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氛围营造,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近日获评第五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具体工作措施,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具体人员,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村两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统一村社干部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认识。村两委干部作风优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示范带头。新山村先后获“攀枝花市优秀党组织”“攀枝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攀枝花两江、两路、两园示范村”“攀枝花市标准化活动室”“攀枝花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点”“四川省就业扶贫示范村”“攀枝花市卫生村”“ 2020年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表彰。进一步完善村两委管理体系,村两委现有委员10人,村两委人员配备到位,便民服务中心能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综合服务、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新山村各项事业有序开展。村级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先后对村民会议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事务监督小组、共建理事会等进行修订完善,村务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听证,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服务承诺,主动接受大家监督。完善村社宗教工作网络,每个社不少于3名网格员,履行日常监督、检查和报告工作,实现民族宗教工作网格化管理。强化党建引领,抱团发展,新山村与会理县龙泉乡龙肘村成立党建联盟,以党建共建共享引领两地共同发展,提升两地各族群众交流、合作、发展。
丰富宣传载体,营造创建氛围。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栏,先后制作宣传专栏6处,悬挂标语2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创建宣传有专栏、有展板、有标语。印制创建工作折页《民族团结一家亲》,广泛向村民进行宣传,积极推进创建宣传进农村、进家庭,引导各族村民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加强软文化建设,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一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杂志、书籍、民族服装、民族习俗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书籍,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傈僳族文化。加强党的政策宣传,村两委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加强对民族宗教、民族团结进步方针政策的宣传,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水平。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新山村共有贫困户123户,贫困人口 503人,通过党和政府的帮助、引导,新山村于2017年底退出贫困村序列,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达78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水、电、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环村公路、通社通户公路全面实施硬化工程,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加强村级卫生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治理,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治理,组织村民对房前屋后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引导村民做好家禽管理,减少脏水臭气排放,村民生活习惯逐步改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启动新山村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住房改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住房风貌提升等工程,完成住房新建或加固165户、住房风貌提升85户。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启动实施厨房厕所等功能配套、人畜分离、污水治理等工程,配套厨房20户、配套厕所58户、新建畜圈46户、院坝硬化203户。积极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引导村民全面加入新农合医保,相关人员按政策享受低保,村民老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社会事业有序发展。积极开展多形式文化文体活动,以“约德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为核心,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各类节日庆典活动,通过傈僳族传统舞蹈,全面展示傈僳族发展新面貌、新成效。
完善治理格局,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汇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忧、维护民利,通过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治理,不断增强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矛盾纠纷的化解,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耐心、有效的调解,有效消除村民矛盾共10余起,各族村民和睦共处。积极化解信访矛盾,村两委热情接待来访者、办事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诚信服务群众,社会和谐稳定,各族群众和睦共处。
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山村傈僳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获得广泛点赞,乡村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村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提速。
傈僳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获得广泛点赞。米易县共有傈僳族织布技艺、傈僳族刺绣技艺、舞蹈斑鸠吃水、约德节、葫芦笙舞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均为新山傈僳族文化项目。近年来,为保护传承傈僳族非遗文化,新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组织非遗展示项目参加国家非遗节,推进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承办各类文化活动,建成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让新山傈僳族文化享誉全国各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2019年,新山村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傈僳族刺绣技艺被命名为“第一批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傈僳特色乡村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新山村以旅游产业为抓手,种植、养殖等齐头并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米易傈僳梯田、阿考广场、傈僳族博物馆等民族特色为核心,深入打造傈僳族传统文化、技艺、民俗、节日庆典等旅游特色,编排傈僳族原生态舞台剧《傈僳情韵》每年演出20余场,获得各界好评。新山村乡村特色旅游吸引力、知名度不断提升。2019年,米易傈僳梯田景区共接待游客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675.99万元。2020年,米易傈僳梯田景区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新山村被评定为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新山村经济社会发展显著提速。在乡党委政府带领下,新山村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通过巩固提升,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三有”要求,村民收入稳定增长,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2600元提升到如今的7800元,实现了从“一步跨千年”到“跑步奔小康”的转变。
(米易县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