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泸州】叙永县三个“联动”同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脱贫攻坚巩固
http://www.sctyzx.gov.cn/  (2021-02-22 15:55:07)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分享到: 更多

四川省叙永县位于川滇黔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享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待遇县。全县有5个少数民族乡,242个少数民族村寨,有苗族、彝族等30个少数民族7.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8%,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县。近年来,叙永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三个“联动”,同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脱贫攻坚,形成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五级联动凝聚强大合力

“以前是我们要办事的话去找干部,现在是干部主动到家里来帮我们。县上的、镇上的、村上的,经常都来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我儿子和儿媳现在的工作都是他们介绍的,工资还不错。去年小罗(帮扶责任人)还帮我背包谷、帮我卖李子,还经常自己掏钱给我孙子买学习用品。真的很感谢,现在这个国家政策太好了、这些同志太好了。”这是一位来自叙永彝乡老人发出的感叹。

近年来,叙永县牢固树立“民族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将民族工作纳入脱贫攻坚五级作战体系,“五个同步”共建共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县级同步统筹。将民族工作纳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与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向民族贫困地区倾斜。4个县委常委带头联系5个少数民族乡、40个民族村,调整19个大部门联系51个偏远民族村;23个扶贫专项项目优先安排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村项目资金比一般贫困村多50万元以上。乡镇同步发力。乡镇战区联系县领导,同步包保民族团结工作,统一指挥、统筹调度,各战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落实123名责任人,结合脱贫攻坚统筹推进。村级同步专攻。依托232个全脱产驻村攻坚队,少数民族贫困村在普通贫困村的基础上,多派驻1-2名骨干力量,聚焦脱贫和民族工作短板弱项,攻克重点难点。网格同步管理。网格工作站成员每月重点走访少数民族贫困户,每季度遍访所有少数民族农户,收集社情民意,开展便民服务,化解民族矛盾。户上同步帮扶。精选1635名机关事业干部,精准帮扶3566户少数民族贫困户。

二、全域联动补齐三大短板

一位外出务工多年的苗乡小伙返乡后,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动地谈到:“真的是意想不到,虽然之前听老家人说过,但是压根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大,回来之前还担心路不好走、手机没信号等这些问题,看来都是多余的。”他还开玩笑地说到,“以后我们这寨子里的男娃儿些要找媳妇可就容易多了”。

近年来,叙永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近8亿元,投入到民族地区交通、电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助推少数民族区域发展及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叙永县民族地区都处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之前个别少数民族村寨甚至还存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喝水基本靠挑”的现象。为彻底转变这种面貌,叙永投入1.41亿元,新改建少数民族地区公路262公里,实现所有少数民族村寨全部通硬化路,有效解决“出行难”问题。优先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农网升级改造,5个少数民族乡均用上了优质电、安全电,有效解决“用电难”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个骨干水库,实施小型水利工程项目200余个,有效解决了6.3万余名少数民族群众“用水难”问题。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新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建成水潦海涯、石厢子堰塘等23个少数民族村寨和集中安置点,完成2333户少数民族贫困户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住房难”问题。

二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发展滞后、后劲不足是叙永县民族地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通过培育产业加以解决。结合民族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独特等优势,叙永县充分挖掘资源,探索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可持续道路。壮大特色农业,在全县布局“赤水河流域水果”“高寒山区生态果蔬”“中部种植养殖”等四大产业带,覆盖5个少数民族乡镇、127个少数民族村寨。在水潦、石厢子彝族乡建设5000亩高标准柑橘示范基地;在合乐苗族乡建成川南最大的万头黑山羊养殖基地;在后山镇鹰嘴村建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发展文旅产业。打造赤水镇双山村“苗王寨”、石厢子会议遗址等旅游景点,创建乡村旅游民族示范村寨11个,带动2万少数民族群众增收。

三是补齐民生短板。扶贫必扶智。叙永县大力实施教育促进工程,设立专项教育奖励扶持基金40万元,整合投入4.47亿元,新改扩建民族地区学校117个,5个少数民族乡镇均有标准中心校;教育资源优先向民族地区倾斜,招录、选派237名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着力提升民族提取教育水平。“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叙永县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大力实施医疗提升工程,投入870万元,新改扩建民族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室17个;招录专业技术人员52人。实施以全民预防保健为特色的健康扶贫,免费体检率100%,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100%,基本医疗、大病医疗、医疗扶贫附加 “三保”参保率100%,县内就医个人自付费用在10%以内。

三、干群联动助力团结和谐

少数民族之间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各有差异,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称,故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难度相对较大。叙永县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干群联动助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一是“政治”引领聚合力。建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少数民族乡镇领导班子;放宽条件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公务员,目前,全县少数民族科级以上干部38人,其中正县级1人、副县级2人、科级35人。建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完成42个少数民族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选优配强民族地区村级班子,今年完成3个少数民族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

二是“法治”建设保稳定。组建由司法人员和少数民族群众形成的33支宣讲队,开展“送法律进少数民族村寨”活动;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辅”。设立民族团结法庭(摩尼法庭),抽调7名具备双语办案能力的少数民族干警,任命26名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为人民陪审员(调解员),负责涉少数民族案件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同时在7个少数民族村试点推广“摩尼法庭”经验,设立“石榴籽”调解工作室,负责当地矛盾纠纷化解。自2017年实施以来,调解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案件2000余起,帮助15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依法维权挽回损失3000多万元。

三是“德治”教化促团结。发挥苗学会、彝学会等社会团体作用,充分挖掘、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整理苗、彝古歌小调300首、古籍30部,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基地4个,成功申报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支持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反映彝族风情的微电影《左耳的声音》,获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杰出故事片”奖;防疫期间创作《江城子·颂战“疫”之白衣天使》等作品;实施“双语”教育,在3个民族乡4所学校开展“汉彝”“汉苗”双语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让“三个离不开”内化于心。

四是“自治”强基激活力。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实现民族村寨共管共治。收集、认定少数民族习惯法2部,在80个少数民族村寨推行双语村规民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2017以来,整治大操大办1308起,聚众赌博问题32起。组建苗族、彝族学术研究会等民间社会组织2个,主动积极化解民族地区矛盾纠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叙永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