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泸州】古蔺:换届选举话变化
http://www.sctyzx.gov.cn/  (2021-03-03 16:13:15)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分享到: 更多

顺着村道走进古蔺县各村两委换届选举会场,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各村,一栋栋居民楼错落有致,一个个乡村文化广场功能完善,一道道亮丽的新农村景观映入眼帘。

换届选举现场,村民们聊交通、说治理、话产业……“变化”无疑成了今年古蔺换届选举的聊天 “热词”。同时,大家为了村里的发展,庄严地地投下了神圣的一票。

1月31日,古蔺县村社“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全县246村、39个社区100%完成换届,100%实现“一肩挑”。

从闭塞到畅通 乡村“毛细血管”四通八达

“今年来参加换届选举的村民比上次多了很多,这和村里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蔺县皇华镇樱桃村副主任冷畅津告诉记者:“樱桃村7个生产队全都分布在大山沟里,以前,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们赶场都是去附近的村子,偶尔有事必须去皇华镇上,清晨6点动身还要带着手电筒,走4个多小时到镇上办完事,再打着电筒回来往往已经是晚上7、8点,“自己的事儿都懒得去办,更别说关心村上的事儿了。”

忆往昔,冷畅津感慨万千。短短几年时间,樱桃村从没有一寸水泥路,到目前36公里硬化路通达各家各户;从全村单一的种粮、种烤烟,到每个社都有了一个量身定制的基础产业;从全村仅有一辆破轿车,到100多户人家开上了轿车……前后对比,樱桃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的不仅是樱桃村。在永乐街道麻柳滩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村民罗刚依托便捷的交通,把养殖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周边群众一起致富。罗刚说,早在2015年前,全村没有一寸硬化水泥路,邻村的水泥路到了麻柳滩村就成了断头路。2016年,在永乐街道办和帮扶企业的支持下,麻柳滩村先后完成公路硬化9公里,新修公路近20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

有村民算了一笔账:进村公路修好后,从永乐场镇坐车往麻柳滩村能省十几元。运输成本下降后,从街上到村里收山货的人明显增多。以前山上的耕地,租金涨不上去,现在上山容易了,每亩租金能涨上百元。

农村公路畅通了村社"毛细血管",却也只是古蔺破解 “交通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古蔺县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构建以高速路、国、省、县道为主干线,乡、村道路为支线的交通网络,让县内外路网更加畅通、更加便捷,彻底打通老百姓出行、贫困户摘帽的“最后一公里”。

2014年以来,古蔺县新建农村公路4680公里,建设里程是1949年至2013年65年间总和的3倍,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如今,地处乌蒙山区的古蔺县,已是条条大路通达八方,古蔺特色农产品正沿着宽敞的道路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同时,也带动着一个个农旅产业强势崛起。道路交通的持续升级,出行便利程度的不断提高,让古蔺的发展空间得以迅速拓宽,发展的车轮也随之驶入了快车道。

从约束到自治 “基层治理”改变村风村貌

在金兰街道王堂村换届选举现场,村民们主动保持安全距离,在志愿者的协助下通过扫码验证、佩戴口罩、体温测量后有序进入会场。

“换届选举,我来当志愿者,帮着测体温,维持会场秩序,可以积5分。”王堂村聚居点苗族同胞杨林强告诉记者,村上的“积分管理制度”引导大家要讲文明、爱环境、除陋习、树新风,分越高越容易获得“五好家庭”“卫生光荣户”“好媳妇”等荣誉称号。

“不瞒你说,我们村以前是个环境脏乱差,管理落后的‘后进村’。”王堂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光其坦言,王堂村聚居点在建设初期,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征地政策与城区大不相同,村组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吃力”。为了给老百姓普及政策,做通思想工作,他每天带领村委干部坚持到村民家中 “打卡”“讨骂”。

面对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条件和环境,王堂村党支部将党旗扛在肩上,开启“村组干部直通车”,要求村组干部每月不少于两次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所需所想,在走访中听民意、想办法。最终,通过村委干部反复宣传、多次磋商,王堂村320亩征地拆迁工作圆满完成。

然而,如何管理好这个因为交通、医疗、上学不便,为全街道24个村新建的“大家庭”,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为此,针对农村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小错影响社会风气的现象, 王堂村开设“法德讲堂”和“报告质询会”, 围绕身边事“以案说法”, 充分发动村民自治,揭露身边不赡养老人、阻工阻路、缠访闹访等现象,对其教育、训诫,并且将治理典型案例作为对村民实施法治教育的素材,公开曝光,有效提升了王堂村向善向好的社会风气。

不仅如此,王堂村还在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楼栋长巡楼制”,对聚居点内“老、弱、病、残”类住户进行巡楼问询,让弱势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爱。

如今,在党支部的“硬气”作风和“温情”服务下,王堂村聚居点村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

近年来,为开创“群众有劲、干部有为”的良好局面,古蔺县创新实施“四级包保”“为民代办”“八倡导八革除”“农户积分管理”等攻坚举措,探索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汇聚“齐心发展、同心干事”的强大合力,开创了“群众有劲、干部有为”的大好局面。

从特色到产业 乡村振兴正起航

“好人里头选能人”。村“两委”换届选举,寄托着村民对家乡未来发展的深切期盼。只有选对了“领头羊”,才能提升村民创业和就业带动能力,推动乡村快速发展。

“我有经验、有技术、也有资金,如果我能当选,我会竭尽全力做好乡亲们的‘领头羊’,带领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古蔺县二郎镇隆滩村换届选举现场,古蔺县乡贤会副会长张赞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高票当选,成为了二郎镇隆滩村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能人”返乡,成了新一届换届选举时的大变化。张赞告诉记者,近些年,家乡的变化不仅是村容村貌,产业多点开花、营商环境逐年变好、农村发展有了内生动力,带着乡亲们增收致富,自己也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归。2014年,张赞结合当地赤水河流域的独特气候条件,成立了二郎镇柏杨坝旅游专合社,入股股民111人,入股资金97万余元。截至目前,专合社累计投入300余万元,栽种了320亩甜橙、20亩花椒、果桑40亩、水产5亩,解决90余人就业,农业旅游初见雏形,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效果明显。

镜头切到古蔺马蹄甜橙专业合作社,一筐筐甜橙、椪柑堆满库房;果子在传送带上欢快跳跃,一粒粒分捡出来的大果、中果、小果,再由操作工分类打包,“打扮好”的一箱箱“中华名果”被搬上货车,发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各大城市。

如今,“4+5+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的引导下,古蔺县已建成甜橙标准化基地20万亩,投产10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达4.5亿元,全县形成“三河三园”甜橙产业带。产出的蔺州甜橙登上飞机出口俄罗斯、加拿大。2021年1月9日,淘宝薇娅直播间仅用1秒钟,将10499单5万余斤马蹄甜橙销售一空。

近年来,古蔺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种养结合、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构建系统化布局、产业链整合、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4+5+N”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70万亩,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4个,产业规模大幅扩展,富民成效更加明显,获评四川省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

在古蔺的茶山桃园、甜橙树下,在纵横交错的道路、蔬果飘香的山坡;在繁花似锦的农舍、党旗飘扬的山头……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开启未来。古蔺大地上,乡村振兴正“扬帆起航”。

(古蔺县委统战部 钟旭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