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最重要的软实力。恩阳区聚焦“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最好”营商环境目标,坚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解决群众需求、服务企业发展出发,打造爱商、亲商、护商、惠商的营商环境。
一、提升服务水平,提供舒心政务服务
不久前,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成为巴中临港产业园首家入园竣工投产企业。永润欣智能终端产品生产项目从签约到正式投产,所用时间仅6个月,这要得益于恩阳超贴心的“跑团”服务,身着“恩易办”马褂的岳亭是恩阳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跑手”,专门负责对接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自今年3月起,岳亭陆续为该公司办理过营业执照地址变更、环评、进出口许可证等事宜。“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们各项服务都非常周到。”该公司负责人李小林说。
一是探索园区“一站式”服务。将329个涉企事项下沉园区办理,探索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召开企业协调会1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40余个。
二是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在登科街道麻石社区、文治街道飞凤社区等探索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站,推动便民服务点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推广“恩阳跑团”帮代办服务。今年1月,恩阳区构建区、镇、村“恩阳跑团”三级政务服务体系,1200余名跑手为30余家企业、2300余名群众提供优质帮代办服务3600余次,实现了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双提升”。7月2日,“恩阳跑团”政务服务新模式被省发改委纳入《四川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经验做法(第二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交流。
不久前,“跑手”上门将居民陈仕科期盼近20年的房屋不动产登记证送到了手里,他接过证时,脸上洋溢着按耐不住激动和喜悦。
二、着力专项改革,优化提升政务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一流改革创新、真诚服务纾困惠企,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通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
务实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启动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村(社区)延伸,构建区、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理,清理发布事项1700项,占100%。同时,大力推广政务服务移动办理,在政务大厅、各便民服务中心落实专人负责指导办事群众和企业下载、注册和使用四川政务服务网和“天府通办”APP,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全面推行线下“只进一扇门”。新建市民之家,推进政务服务向大厅集中,进驻政务服务部门36个,政务服务事项1329项,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目前,进驻许可事项“一窗受理”率达到100%。持续开展现场“最多跑一次”。制定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按照“梳理完成一批,公开一批”原则,发布1700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同时,在恩阳市民之家设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将企业开办、水、电、气等要素进行整合,融入各主题服务各环节,串成“一件事”,通过流程再造,申请材料平均减少30%以上,办理限减少平均缩减80%以上。目前,在房产中介、餐饮服务、道路运输等领域梳理形成一件事84项,其中“我要开饭店”、“我要开房地产中介公司”等9个事项已经全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正准备开饭店的张燕艳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政策和办事效率,不到两天的时间,她经营的早餐店已经开门营业。
三、激发经济活力,维护健康市场环境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扎实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通过企业“一址多照”、名称网上自主申报、经营范围“非禁即入”等措施,着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累计办理“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万余户。构建民营企业“一企一策”挂联帮扶机制,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全面推行金融顾问服务。严格落实省、市、区关于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相关政策,为全区企业和各类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5.48亿元。积极争取省、市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辖内银行贷款余额110.10亿元,新增贷款17.66亿元,较年初增长19.11%,较去年同比增长19.54亿元,同比增长21.57%。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联合多部门推行季度执法检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并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及时将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企业信息公示共享,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恩阳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