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米易县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采取“五强化”工作举措,有效地夯实了基层宗教工作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抓责任落实。把宗教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县委设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两级责任制”,按照“统战牵头、民宗负责、公安参与、属地落实”的架构,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工作合力,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网络。
强化法治思维,抓法治教育。广泛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宣传,深入推进“法律进寺观教堂”活动。利用宗教场所宣传栏、黑板报、墙报等,引导信教群众依法参与宗教活动;持续开展“爱国爱教爱家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等活动和普法教育,永生堂等寺观教堂推行礼拜前后坚持学法30分钟,14个宗教场所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参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认真贯彻实施新制定的《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继续巩固非法宗教治理成果,依法保护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确保全县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强化阵地建设,抓规范管理。加强宗教场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按照“一场所一档案”“一违建一档案”的原则,建立完善了宗教场所户籍化档案,投入50万元用于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开展火警、防汛实战演练,配备消防、防疫物资,赠送书柜书籍,倾力打造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精神家园,活动场所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教群众宗教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推进了宗教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队伍建设,抓能力提升。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举办《宗教事务条例》专题学习、“卧尔滋”解经活动等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达400余人次。加强团体建设,做好宗教团体按期换届,提升宗教团体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研究制定《宗教教职人员考核办法》,对教职人员定期进行细化考核和规范管理,有效解决了管无方、管无效的问题;安排县级民族资金20万元解决教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对全县宗教教职人员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和财务税收管理相关政策宣传及业务指导、知识培训、督促检查,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责任担当,抓服务社会。鼓励支持宗教人士发扬爱国爱教、乐善好施的传统,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捐资助学、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公益事业,天主教、基督教等寺观教堂发动信众进行慈善募捐近10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众600余人次、困难家庭学生24名;县伊协等宗教团体参与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3 个,参与市场监管整治6 次,审查规范清真餐馆7家,有力维护了我县民族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和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米易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