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对口支援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自新一轮对口支援康定市工作启动以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锋”的劲头,聚焦康定市自然资源优势和所需所盼,上下一心、深入研究、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新一轮对口支援康定市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党建领航、谋篇布局,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正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康定市工作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守初心使命、勇挑重担前行、精准谋篇布局,以良好开局的最佳业绩向建党百年 华诞献礼。一是凝心聚力“谱新篇”。为进一步强化党员思想建设,都江堰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在进驻康定后,第一时间成立党支部。打破以往队员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的问题,积极创办“党员夜校”,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发挥党支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坚定信念“守初心”。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市对口支援领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两路精神”“飞夺泸定桥”“重走长征路”“绣党徽·颂党恩”等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谋篇布局“开好头”。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亚丹就规划制定工作召开专题部署会,率队赴康定市开展实地调研考察,研究对口支援思路。市对口支援办会同工作队先后赴康定市开展调研21次,组织受援地产业部门召开座谈会2次,提出意见建议55条。目前,都江堰市新一轮对口支援康定市规划的起草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引资引技、合作共赢,以示范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都江堰市结合受援地实际,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提档升级,努力让“输血”向“造血”转变。一是引资引技+产业合作。充分利用都江堰市农业观光旅游优势和特点,积极与市内“问花村”以及其他涉农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洽谈。扎实推动“天空之崖”文旅项目引进前期准备工作。主动与雪利篷房企业联系对接,对拟建设“帐篷露营地”主题项目进行洽谈,企业相关负责人赴康定市开展调研,就项目建设具体事宜达成初步意向。二是引资引技+技术支撑。都江堰市积极邀请集体经济管理、产业培育、文旅专业人才、新任村主任(书记)专家赴康定市和在都江堰开展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接收康定市农牧、乡村振兴、民宿餐饮和集体经济负责人到都江堰市培训,并到特色点位参观交流、跟班学习。主动与成都“宽窄巷子”设计公司对接协调,获取技术层面支持,助力康定“溜溜城”旅游业态提质升级。三是引资引技+示范带动。巩固已建成的新都桥镇水桥村、呷巴乡铁索村、塔公镇各日玛村援建项目的示范样板作用,协调已建成的网红打卡地“香薰谷”产业园区规模扩建和转型升级。大力开展种植业帮扶指导力度,持续提升麦崩乡清脆李种植、金汤镇金银花种植等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三、完善机制、激发活力,营造浓厚对口支援良好氛
都江堰市按照省委、市委对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充分结合援受双方实际,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舆论引导。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周密组织实施。都江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援建具体点位考察调研,周密细致研究并部署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要求在新一轮规划期内各项工作出亮点、出品牌、出成效。研究出台了《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康定市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5项制度规定,确保援建资金“精准投入、使用规范”。二是强化人文关怀,激发队伍士气。都江堰市按照省委关于对口支援干部挂职期间有关待遇的相关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对口支援干部带薪休假、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看望慰问、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关心关怀政策及相关福利待遇,进一步激发对口支援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为他们心无旁骛的投入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强化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都康两地融媒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互换公共平台,建立新闻互换机制,扩大新闻传播渠道,积极开办《援康新歌》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党中央、省委和成都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工作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讲好对口支援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对口支援工作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多元化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的强大合力。
(都江堰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