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效率化、法治化、人文化”,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最‘巴’适最‘州’到”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9810户,82个单位纳入营商环境“好差评”测评,行政审批时限缩减比例达到92.91%。
坚持“效率化”,提供方便的政务服务。一是审批事项快。深化“一事一次办”改革,编制《巴中市巴州区“一事一次办”清单》,再造跨部门办事流程,精简重复应交材料,依法对审批环节予以归并、压缩、取消,逐步实现从部门审批一个事项向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转变,并设置“办不成事”窗口,畅通企业群众办事诉求。截至目前,巴州区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比例100%,全程网办99.85%,马上办比例74.02%。二是公共服务快。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摸底调研,建立红色帮办代办队,加快建设便企园区、便民村(社区)。同时,在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入驻政务服务大厅的基础上,将社保、医保、残联、不动产、司法公证、公积金、公交等面向企业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目前,新增办事窗口7个、工作人员12名,应进公共服务事项和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的34家单位全部入驻,实现政务服务“一窗”进出。三是兑现政策快。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规上服务业和限上商贸企业“升规入库”和统计联网直报工作推进方案》,搭建“政银企”“政银担”合作平台,推广“政担”合作信贷模式,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兑现52家入库商贸服务企业和工业企业奖补资金178万元、“战役贷”8笔1895万元。
坚持“法治化”,推进便民的执法监督。一是依法开展日常监管。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外,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开展“涉民企专项审判”活动,对争议较小、标的额较小的涉民企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快审快结,用时15天快速调结四川罗尔曼餐饮管理公司合同纠纷等案件41件,帮助企业脱困经营。二是依法维护经营秩序。强化警企协作,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封门堵路、非法阻工、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1件,涉企求助出警25次,调处纠纷23起,办结消费投诉举报2016件。三是依法公开执法信息。对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依法及时公开全部执法信息,认真落实执法信息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处罚结果合法性审核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坚持“人文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强化“好差评”结果运用。全面落实“好差评”测评制度,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内容纳入测评体系,制定“12345”政务服务热线管理办法,建立周会商督办、沟通反馈、办件回访等机制,快速受理、办理、梳理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全面提高办件速度和质量。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好差评”测评5次,收集意见建议2000余条,20个单位被评为“差”等次,整改各类问题241个,全区政务服务热线办件结果回访满意度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二是建立完善“一企一联络员”制度。实行重点民营企业区级领导挂联制度,围绕企业(项目)资金、用地、用工等需求,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个挂联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业主单位、一个分月倒排工期、一个联络员”的“六个一”工作机制。目前,已明确29个区级挂联领导指导协调58家重点民营企业。三是建立营商环境宣传平台。以巴州发布为载体,开设营商环境专栏,建立集办事服务、政策咨询及政务宣传为一体的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巴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坚持每半月向“两代表一委员”及区重点企业、个体工商户精准推送巴州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成效、政策和重大活动等信息,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目前,已策划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报道13期,推送各级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信息10万余条。
(巴州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