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针对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利益联结松散、经营人才缺乏、发展渠道单一、项目资金不足、带动增收能力较弱等问题,立足特有的藏羌文化、红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自然风光、特色观光农业等历史、人文、自然资源,与知名乡宿旅游企业“四川花驿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创新探索“村企联建”模式,激发乡村民宿旅游潜力活力。
一、做优“三项目”,夯实民宿产业根基。一是建好“一个基地”盘活闲置资源。按照1万元/年标准,对2处闲置农房进行为期20年的流转租用,并对租用的闲置农房改造提升,配套观光园、游客步道等基础设施,打造集吃、住、游等于一体的“花间·桃龙”精品民宿基地。投资440余万元建成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花间·桃龙”精品民宿客房11间、配套游步道850余米、中药材观光园21亩、菜园2亩。二是签好“一份协议”促进利益联结。与四川花驿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花间·桃龙”纳入到该公司“花间”系列品牌发展战略框架,由公司负责“花间·桃龙”精品民宿项目的设计、包装、管理、运营。公司派出7名专业人才常驻“花间·桃龙”精品民宿指导建设、管理运营。三是实施“一项改造”推动示范引领。依托独具特色的藏羌文化、藏羌村寨,采取与“花间·桃龙”精品民宿相统一的风格,改造提升与“花间·桃龙”精品民宿临近的“桃龙瓦色色·韩家院子”、“九成号酒庄”和白果树院子等4家乡宿乡居,形成民宿、乡居、乡宿集聚发展优势,推动民宿“一处美”撬动村庄“一片美”的带动示范效应。
二、创新“三机制”,帮助农户企业增收。一是创新利益链接机制保收益。将财政资金300万元入股至桃龙乡宿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创新建立“党组织+合作社”、“运营商+N个农户”的“1+2+N”利益链接机制,按照3:4:3的比例对营业额进行分配,即30%分配给合作社、40%为人工工资和运营成本、30%分配给运营商,实现合作社、群众、企业多方共赢。二是创新股份合作机制增收入。本着“入股自愿、合作共赢、收益共享”原则,按照每股2000元、每年股金5%的保底分红的标准,动员全乡72名群众积极入股,共认股自筹资金100万元,让群众成为民宿旅游的参与者、支持者、受益者。“花间·桃龙”民宿资产评估达到444.52万元。三是创新技能培训机制促就业。企业通过技术讲座、现场指导、典型示范等形式,开展“民宿管家”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创造提供就业岗位,吸纳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开展“民俗管家”知识技能培训5次,为民宿培训专业管家8名。
三、严把“三关口”,提升建设运营质效。一是严把监督关口保实施。成立政府、村委会、乡宿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三方的监督小组,建立项目管理制度,采取每两周一次工地例会、每周不定期工地巡视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及时解决施工中发现的困难问题。召开各项例会、工地巡视60余次,解决质量整改、设计优化、装饰装修、资金支付等问题27个。二是严把采购关口保质量。由政府、村委会、乡宿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四川花驿乡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4方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对所需建材进行确认,对所有家具、灯具等安装材料进行询价、议价,保障所有材质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同时节约成本。三是严把风险关口保权益。建立股东成员大会、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联合决策机制和合理退出机制,实施重大事项群众代表列席旁听制度,公司运营效果不佳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解除合同,重新招募新的运营团队,保障合作社占有权、收益权、处分权。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