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泸州】古蔺:红军路上的“吆喝者”
http://www.sctyzx.gov.cn/  (2021-10-28 18:42:5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红军路是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大村镇赞台村马鞍山至桑木村观田坝路段,全长6.2公里,因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行军经过该路段,后老百姓为纪念红军而命名为红军路。作为赞台村和桑木村通组公路,车流量小,原4.5米宽的硬化路完全能够满足通行需要。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赞台村、大山村、堰塘村从原土城镇合并到大村镇,该路段成为赞台村和堰塘村、大山村部分群众到大村镇上的主要通道,也是丹桂镇部分群众到古蔺县城的首选,来往车辆增多,经常造成交通拥堵。经过调查研究,考虑到现实需求,大村镇政府规划升级改造该路段,加宽至6.5米,作为“两改”后半篇文章的重要项目,明确了路基由村负责建设,路面由政府争取项目硬化。政府的规划得到了赞台村村两委的积极响应,村组干部、乡贤、知名人士经过讨论后发出筹资倡议,面向全体群众和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开展募捐。

在全村群众,乡贤人士的积极响应下,不到一月就筹资30余万元建设资金,10月3日,红军路升级改造启动施工,大家都惊叹“赞台速度”。然而,“赞台速度”哪里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位为红军路升级改造殚精竭虑、舌敝唇焦的乡贤知名人士—陈君烈和喻永刚。

陈君烈(68岁)老人,以前丹桂镇的党委书记,是一位退休后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领导干部,深耕基层数载,带领一方百姓求变致富,大家都亲切尊称陈老书记,陈老书记退休后自动申请将组织关系转到赞台村支部;喻永刚(72岁)老人曾是一位在三尺讲台耕耘、受学生爱戴的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诗文,著《乱石集》等诗集。二位老人退休数载,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职,不管是在职还是退休,二老一直是家乡事业的有力“吆喝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红军路升级改造从筹备会、推进会到开工建设,二老全程参与其中。占地如何处理、房屋、坟墓如何搬迁、如何补偿,哪家农户的思想工作需要谁去做才有效……,这些疑难杂症,二老都一一协助村两委“把脉”,二老不仅以行动表达对红军路升级改造的强烈支持,还在日常生活中把红军路升级改造后能给群众自己带来什么、能给赞台带来什么好处等向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在二老的支持下,赞台村红军路筹备进度大大加快,众多矛盾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军路路基建设资金从哪里来?二老又忙碌起来,一是带头捐款并拟写倡议书,发出捐款号召;二是利用自身人脉资源,通过上门或电话的方式,联系了众多知名人士、乡贤、亲朋好友为赞台村发展捐款,由于二老在家乡的知名度、威望度和信誉度,倡议发出后,全村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捐款,社会知名人士、乡贤等知晓是二老参与的项目,也毫无顾忌踊跃捐资,在多方努力和支持下,基本解决了红军路路基建设的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解决了,二老又参与制定了工程施工方案,陈君烈老书记多次到政府向主要领导报告工程建设情况,大村镇主要领导被陈老书记的精神深深感动,积极支持项目建设,镇长喻清海也到县交通局对接红军路建设项目。

项目开工建设后,二老又当起了红军路升级改造的项目顾问。今年国庆,二老未走亲访友,旅游休闲,而是顶着烈日,在35℃到38℃的高温下,在施工现场指挥操作,条件艰苦,但二老甘之如饴。喻老已搬到县城,回家也不愿因此而给村两委添麻烦,自己借住亲戚家,喻老曾患过脑血栓,此次又因劳累过度生病住院,病床上也牵挂着公路建设,像坚持每天写诗一样,每天都电话关心工程建设情况,且要看到施工现场照片才肯罢休。

二老精神深深感动着大家,开工以来,村民、村两委、施工方配合十分默契,工程建设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二老为家乡奔走,出资出力远不止于此,现在赞台村的建设小学,也是二老三伏天奔走重庆,找成功人士、乡贤捐款建设起来的,建设小学不仅方便了当地学生就近上学,也成为了村民健身的好去处。关心下一代的发展,一直是二老放在心尖上事,喻老138元一月工资的时候,也勒紧裤腰带,向学校捐款2000元支持学校建设。

陈君烈和喻永刚两位老人,在红军路升级改造路上,为筹资“吆喝”,为路如何改造“吆喝”,二老退而不休,响应党的号召,发挥余热,为家乡的发展出资出力,为政府建言献策,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作为老党员、老干部为民服务、为家乡发展尽职尽责的如磐初心。

附喻老诗一首:升级改造红军路

峰高坡陡岩立,红军四渡奇迹。

而今振兴乡村,各界捐钱出力。

劈长岭,削绝壁。

固流沙,跨深溪。

众志成城,改天换地。

(周双远 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