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资阳】雁江区祥符镇团碑村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http://www.sctyzx.gov.cn/  (2021-11-05 22:48:4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分享到: 更多

雁江区祥符镇,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全镇共有19个少数民族115人,其中,以团碑村少数民族人群最为集中。

近年来,团碑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探索做好民族工作的新路子,促进全村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产业发展。2019年12月,团碑村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

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眼下,正是红薯大量上市的季节,在祥符镇团碑村少数民族示范产业园,2组村民余翠芳正和其他工人一起打包着红薯。余翠芳是傈僳族人,29年前,从家乡云南远嫁到了团碑村。虽早已习惯了这边的生活,但深入骨髓里的民族情怀并未随着时间变淡,她还是会时不时穿上傈僳族服饰将自己装扮一番。

近年来,团碑村制定了向少数民族群众倾斜的帮扶措施,除广泛开展农业科普宣传和产业技术指导外,还积极向他们提供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和就近务工的机会,让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多元”增收。

据悉,余翠芳打工的少数民族示范产业园占地60亩,以“三瓜两椒一蔬菜”为主导,结合团碑村特色产业,建立起了红薯示范基地、蔬菜基地、团碑稻虾基地等,形成了以红薯育苗为主、时令蔬菜种植为辅,育、产、供、销服务“一条龙”。此外,该产业园还创新了“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基层惠农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三社联合的合作模式,按村集体经济纯收益的40%做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30%用于集体产业再投入、25%用于农户分配、5%用于少数民族群众分配的方式,切实保障群众利益。2020年,实现困难少数民族群众脱贫20余人。

目前,园区共吸纳少数民族同胞8人加入专合社,既学到了农业技术,又解决了少数民族就地务工等问题,实现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共建共享民族特色村

今年6月,团碑村成立起了“红石榴连心文艺团队”,依托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和祥符镇西瓜节、荷花节等本土节日,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交融。团碑村5组有着少数民族身份的村民余仕香就是其中一员。

虽然常年务农少有唱歌跳舞,排练时动作也有些僵硬生疏,但镇村组织的大大小小文艺活动,余仕香每次都积极踊跃地参加。“加入文艺队后,既锻炼了身体,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自己收获多多。”

此外,为共建共享民族特色村,团碑村还打造了村级文化阵地、红石榴培训基地,创办起了“石榴籽”夜校,融爱国主义教育于日常教学中,广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国情史情教育等。同时,建立团碑村“红石榴民族连心苑”,增进各民族交流,为加强民族团结、共促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共奏民族团结进步乐章

来到团碑村民族连心桥,桥身两侧刻有五十六个民族特色文化的浮雕,与桥正中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浮雕交相呼应。

“桥相连、心相通,如今,这座桥将两村村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祥符镇副镇长李小梅介绍道,现在的祥符镇团碑村,是在村级建制改革调整中原小高村和原团碑村合并组建的新村,这座桥也是两村之间往来的必经之路。曾经的桥是由预制板搭建而成的简易桥,隐患重重。

2020年,祥符镇利用上级资金项目支持,重点建设民族连心桥和团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这座桥也成为了两村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积极为少数民族家庭提供上门服务、召开恳谈会、及时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困难……近年来,祥符镇结合全镇少数民族特点,坚持“组织主导、共融共育、基层治理、产业带动”工作思路,扎实有效推进民族团结工作。下一步,该镇还将立足“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强产业”四大任务,从基层治理、产业带动和文化共融共育方面,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推动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资阳市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