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强化,夯实创建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召开创建工作会5次,累计投入25余万元工作经费,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印发《石棉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石棉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2021年工作方案》等文件,分解创建任务,压实创建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综合性督查和绩效考核内容,开展督促检查15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个。
抓牢三个关键,丰富宣传载体。一是发挥好传统平台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台传统媒体宣传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制作宣传横幅10余幅,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二是运用好新媒体平台宣传作用。通过县融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动态、民族团结进步视频90余篇(条),拓宽宣传渠道。三是组织好重大活动宣传。以环山鸡节、晒佛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扩大宣传影响力。
打造三个品牌,树立典型示范。一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扶持培育民族文化产业,木雅尔苏藏族“环山鸡节”成为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传统戏剧“什结拉布”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尔苏沙巴文献”珍贵档案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精品化打造《石魂》《环山鸡节歌》《觉里曼姆》等民族文化产品;出版发行《松林地土司志略》《石棉彝族风俗文化》;俄足堡子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猛种堡子、蟹螺堡子入选“四川省最美古村落”。二是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狠抓数字统战工作,探索建立“同心石棉APP”平台,组建文艺展演、慈心助困、医疗服务、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矛盾调处、应急抢险7支154人“同心服务队”,创新发展“数字统战”,助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三是打造典型示范品牌。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七进”活动,近两年,共有49人获得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66个单位获得县级以上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