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自贡】沿滩区人民法院司法护航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1-13 20:04:57)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分享到: 更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沿滩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强化司法服务,在办理破产案件、服务辖区民营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助力民营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撑。

自贡某铸造公司是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民营企业,2017年,受市场持续低迷及其他因素影响,金融债务无法按时偿还,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尚未生产即停产至今,该民营企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沿滩区人民法院精心谋划,及时启动破产清算,不到100天,就使这家民营企业破茧重生,新的投资人已开始入驻启动新项目。

这样的民营企业在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10家,已严重影响了园区发展。如何对这些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摆在产业园区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沿滩区委区政府提出“园区低效闲置资产处置行动”方案,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案,为园区工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沿滩区人民法院通过“执转破”模式将“僵尸企业”引入破产程序解决,今年以来,沿滩区人民法院已受理产业园区7家民营企业的破产申请,因病施策,对症下药,采取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的方式分门别类处置,已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民营企业5家,发挥破产办理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兜底”作用,为沿滩区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的提升提供司法支持和法治供给,成为破产办理融合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司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特色道路。

破产案件办理长期存在“无审限、无限审”的弊端,沿滩区人民法院创新破产案件办理模式,在破产案件办理时间、费用成本和法律框架制度上下功夫,制定《沿滩区人民法院破产办理实施方案》《沿滩区人民法院破产案件繁简办理试行规定》《沿滩区人民法院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操作指引》等制度,对破产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成立破产审判专业团队,由院领导牵头办理疑难重大破产案件,对破产案件采取“挂图督战”,倒排工期,定期汇报,加强对管理人的指导,实行管理人工作情况周报制度,倒逼管理人尽职履职,实现了繁案1年结案,简案3个月结案的效果。建立破产基金,由政府划拨50万元建立解决无财产可破案件的办理。

破产案件的办理不只是宣告破产或者变卖资产而已,一个民营企业破产必然涉及投资者利益的调整、各类债权的保护、职工权益的维护。而民营企业破产,普遍存在资产全部设立抵押,无财产可支付职工工资、社保费用,沿滩区人民法院创破产企业资产处置模式,将资产处置与职工债权保障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破产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比如在某铸造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办理中,该公司资产抵押给银行,依法清偿建筑承包人优先权和银行抵押权后无财产可分配,沿滩区人民法院在引入投资人时明确要求投资人优先解决职工工资,将资产处置与职工工资问题融合解决,既实现了淘汰落后产能,又实现了社会稳定。沿滩区人民法院今年在破产办理中已妥善解决近300名职工近1000万元职工安置费用。

自贡作为彩灯之乡,有众多彩灯企业。某文化公司是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一家彩灯企业,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国外。2021年,该公司在沿滩区人民法院起诉西安某公司,要求支付承揽款800万元。立案后,沿滩区人民法院通过电子送达向西安某公司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沿滩区人民法院通过“网上法庭”开庭审理该案并即时判决。判决后,西安某公司又主动提出以法院冻结的账户内的款项直接支付,不因此产生执行费。为减少双方损失,沿滩区人民法院变通保全措施,西安某公司将款项支付给了原告方。不到两个月时间,原被告都未谋面的情况下,案结事了,既解决了原告因疫情影响难收款的困境,又减轻了被告的诉讼成本。

公正高效是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底色。沿滩区人民法院致力于建设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加快各类诉讼服务机制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民营企业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实施电子送达与集中送达双结合模式,提升送达服务效能,开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云法庭”审理;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民营企业疑难问题和投诉,实施便企利民“110”服务工程即“立案只跑一次、开庭审理一次就好、诉讼费用缴退 一次都不跑”,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加强繁简分流机制建设,对案件做到“快慢分道,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从而在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诉非衔接”的一体化运行效果。沿滩区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均已实现繁简分流,当庭裁判率达42.86%,平均审理天数仅45天,审限内结案率为100%,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98%,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结案率100%。

2021年6月,沿滩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黄云正在某民营企业现场查封厂房和设备,被查封企业负责人表示,银行账户因涉诉被原告申请法院冻结了银行存款,民营企业无流动资金,职工工资无法发放,经营停滞。该民营企业负责人急切地找到承办法官,要求解除银行账户冻结,继续生产经营。经承办法官调解,查封申请人不同意解除对企业银行账户存款冻结的情况下,在该公司提供置换财产后,沿滩区人民法院依法解除对该民营企业银行账户冻结,企业恢复生产。2021年度,沿滩区人民法院已对20余家生产型民营企业采取“扣资产、解账户”,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经营。同时,沿滩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开展“六稳”“六保”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涉民营企业合同纠纷”专项执行行动和“盐都秋猎”专项执行行动,尽最大努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司法如何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为了提高干警善意文明执法理念,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该院组织干警参观破产民营企业,组织现场教学,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如何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核担当”的大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司法行为特别是司法强制措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成为干警讨论的重点。

沿滩区人民法院注重府院联动机制建设,2021年累计召开府院联席会议30余次,将民营企业资产查封冻结和破产财产的处置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融合,由政府负责协调解决破产资产处置和购买问题,解决破产资产“变现难”的问题,促推破产案件办理效率提升。 

“感谢姜尚法官、感谢工商联孙主席,真没想到我们企业双方还能达成和解。真没想到案件起诉到法院后,作为我们企业‘娘家人’的工商联还参与调解。”某彩钢公司负责人感叹道。这是沿滩区人民法院和沿滩工商联成功调处了自贡某彩钢公司诉自贡某能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涉及金额1200万余元,这是沿滩区人民法院与沿滩区工商联联合成立“涉企法律纠纷调解中心”推进诉调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市首个“涉企法律纠纷调解中心”,经过近10年运行,已调解案件200余件,涉及标的上亿元,走出了一条“法院+工商联”一站式多元解纷新路子。

沿滩区人民法院在辖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社区设立了17个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等调解组织集中到一起,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化解,特别是工业园区的调解突出工商联和律师调解的优势,为企业矛盾纠纷化解提供精细化调解。

沿滩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委政法委,在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打造“民营企业法治服务中心”,法、检、公、司、人社、园区管委会、工商联等派人入驻,实质化运行,为园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法治综合服务,实现了司法资源集约化、司法服务阵地化,解纷力量一站化,提升沿滩工业园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沿滩区作为省纪委监委确定的全省5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联系点的重要支撑点。

12月7日下午,沿滩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工商联举办了一场民营企业用工法律专题讲座,沿滩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和立案庭庭长李水红根据之前民法典宣讲过程中收集到民营企业家提出的用工法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答和法律风险的提示。

沿滩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强多次前往板仓工业园区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开展服务民营经济之民法典讲座,为园区民营企业提供“订单式”法治服务。

沿滩区人民法院注重对辖区民营企业的法治服务,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法治服务,采取征求民营企业需求进而精准供给的方式,以法治讲座、法治体检、法律咨询等载体,为民营企业提供“订单式”法治服务。

沿滩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丁向东介绍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2021年开放发展与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部署,沿滩法院对标沿滩区建设再造产业自贡重要承载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先行区、自贡对外开放示范区战略定位要求,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实施“1+2+2”工作举措:围绕1个工作重心,即紧紧围绕“民营企业闲置低效资产清理处置”中心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做好司法保障;抓好2个建设,即精心抓好“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紧盯2个司法指标提升,即大力推进“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营商环境司法指标提升。目前已实现执行合同办理平均审理天数40天,缓减诉讼费500万余元,调撤率达72.5%;破产案件实行旧存案件全部结案目标,执转破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不到3个月。

下一步,沿滩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头号工程”,注重结果导向,在工作落实和实绩提升上狠下功夫,推动上级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围绕工作重点提升服务实效,紧扣突出问题建章立制,加强协同联动,推动构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格局,为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沿滩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