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常打思想“免疫针”。召开专题学习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民族宗教领域特别是宗教场所安全工作举措,要求各场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食品安全等工作方面存在的短板,建立责任清单,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确保民宗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是筑牢制度“防火墙”。全面梳理宗教场所安全问题隐患清单,针对隐患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以“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的过硬手段,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以完善宗教场所安全工作台账、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制度等日常管理为突破口,邀请消防大队、市场监管局专家讲解消防、食品安全常识,强化教育培训、技能实操,扎牢安全基础工作。
三是强化监督“紧箍咒”。压紧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场所主体责任、乡镇属地责任,建立区、乡、村、场所四级联防机制,民宗局主要负责人带头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清明节期间坚持每日一查。属地乡镇严格履行监管责任,森林防火等安全工作机制全面覆盖各场所,充分发挥两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调动村(社区)民宗网格信息员力量,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等工作。区佛协及各场所要及时开展学习教育,提升场所和信教群众安全意识,为沿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