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广安】浇和谐发展之花 结民族团结之果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4-25 16:46:19)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分享到: 更多

“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感谢爱心人士的资助,我一定会再接再厉,考入我理想中的大学,实现人生目标,回报社会。”这既是岳池一中高2020级6班彝族少年且沙呷里在班级进步同学表扬会上感人肺腑的言语,更是岳池一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一个缩影。

岳池一中在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以“促民族团结进步,构最美同心圆”为主线,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打造丰富活动载体,以情感融入为方法,培养师生爱党、爱国和团结友爱的意识,浇灌和谐发展之花,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注重引领,夯实“民族团结”之根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岳池一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年级、教研组相互配合、相关教师具体实施的专项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创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出台了《岳池一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岳池一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清单》,确保各项任务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形成齐抓共创的强大合力。

同时,抓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关键,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另一方面邀请县委统战部领导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专题讲座,进一步科学系统地了解党的民族政策。

二、找到依托,培育“民族团结”之茎

课堂教学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内,学校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语文、英语、历史、思政课堂教学之中,形成“红色教育”特色课程。在课外,政教处组织学生观看民族团结的影片、开展“国旗下讲话”、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书签、绘制“民族团结进步”手抄报、书写“民族团结进步”书画作品、召开“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和撰写“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文章,多渠道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同时,为营造浓厚氛围,学校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三、强化评价,喜结“民族团结”之果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学校进一步建立量化指标考核体系,从学科建设、活动效果、师生互评等方面,把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对教师、班级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每季度开展一次测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先进班级和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同时,每月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之星”评选,并给予奖励。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一批民族团结的先行者、带动者、促进者和维护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让全校师生从“学”到“知”,从“知”到“爱”,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中华大家庭气氛,让民族团结进步像花香一样弥漫于校园,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岳池县委统战部、岳池一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