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人杰地灵、红色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曾涌现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四川早期革命主要领导人李仲权等革命烈士;这里拥有学习、研修、传播红色文化、零距离开展教育培训和群众观教育鲜活、独特、丰富的素材和场景,这里是自流井区精心打造的自流井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新阵地——区社会主义学院。学院占地13亩,建筑面积5521平方米,坐落于风景宜人的卢德铭烈士故里——仲权镇竹元村,可同期容纳300名学员开展培训和100余人食宿。
自流井区社会主义学院将革命烈士李仲权在新阵地(原公民常识学校)中栽种的“百年银杏”作为校树,秉承“修德铭心,笃行致远”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全区、面向全市、辐射全省”的办学方向,致力打造全域培训、全域教育、全域发展的党外人士教育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党外人士爱党爱国、凝心聚力、敢于斗争、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银杏精神”。
在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探索创新的基础上,自流井区社会主义学院持续下好“三步棋”,积极实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治理见成效”的办学目标。
抓阵地培育,下好红色传承“先手棋”。把教学点建设作为加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的“硬招牌”,在选址、设计、施工等环节坚持高点定位,逐项实施推进。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建成卢德铭故居(纪念馆)、李仲权烈士墓及区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人士教育培训教学点,累计接待省内外党外人士开展学习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党外人士1万余人。
抓特色课程,下好办学质量“关键棋”。积极探索“学院+教学点”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深挖卢德铭、李仲权等红色元素,着力搭建统一战线大课堂,打造卢德铭故居、磨子井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西南国际陆港、尖山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教学点。自主开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信仰解答》《井盐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我河山》《农民教育的先行者——革命烈士李仲权》等精品课程,让红色资源转化为“本土教材”,将时代精神融入实践锻炼,引导党外人士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抓能力提升 下好队伍建设“制胜棋”。在“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警示教育、生态体验”等现场教学点和社会实践点中,自流井区遴选思想政治素质高、讲解能力强的教师和讲解员,组建现场教学讲解团。建立学院教师和专家联系教学点制度,研究教学专题、编撰培训教材,科学设置“菜单式”课程套餐,形成“红色线路+精品课程+经典案例”课程体系师资,着力打造教育培训新平台。
(自流井区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