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巴中市知联会会员、通江县第六小学副校长。二十九载如一日,勤勉耕耘党的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培育祖国花朵,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省、市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学名师、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深受学生、家长、同事的好评和点赞。
教之严 爱之切
“师者,教之严爱之切。”爱是教育的生命。二十九载的教育生涯中,她先后带了五届毕业班,做了二十余年班主任。从始至今,她始终怀着大爱情怀,用她的话说这种“爱”是包容、是关怀、是顾惜,是她与学生之间特殊的情感。
作为女教师,她不仅能站在教师的角度看待孩子,更能以母亲的立场关心呵护孩子。曾经有一个叫轩轩的小男孩,因父母离异而变得多动、暴躁,常在课堂上突然搞怪,甚至尖叫……王欢通过多次观察、揣摩,在充分了解轩轩的心理状态后,经常以摸摸头、抱抱他等肢体语言感知他,让他感受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一个月下来后,轩轩慢慢的能坐住了、也不在课堂上搞怪、大叫了……后来,轩轩也如愿进入了重点中学。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她把自己的感悟写成《蹲下来,用心与孩子交流》一文,荣获国家级课题二等奖。
“用爱温暖孩子,你会感知他们纯真的心灵;用情呵护孩子,你会激发他们更多的情感”王欢如是说。也正是如此,她教过的学生,有好多始终同她保持着难忘的情感,一些孩子已为人父母了,但仍记得她这位小学老师,常常电话问候,回乡探亲时邀请她出席小学同学会……
勤耕耘 守初心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王欢始终坚守“不负师之使命、争创教之荣光”的信念,躬耕不辍、孜孜前行。二十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所带班级成绩常常名列全县前茅,班集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她坚持科研为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努力向教育科研型教师发展。主研的部级课题《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中思考题修改方案研究》已顺利结题,主研的省级课题《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正有序开展,撰写的阶段成果被省教科所评为课题成果三等奖,还担任了两项市级立项课题负责人。先后在《四川教育》《课程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中国教师》等主流期刊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10余篇。其执教的《负数的初步认识》先后获市小学数学课堂展评一等奖、省小学数学课堂展评二等奖,《轴对称图形》获市教学展评一等奖,《百分数的初步认识》获县教学展评一等奖。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她永不满足的对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追求与理想。
“勤勉、进取、开拓、创新,教育工作者缺一不可”,在教职工大会上,王欢经常与教职工这样交流,她也始终这样践行着、带动着。正是如此,通江六小建校短短几年就已连续多次在小学毕业生学业质量测评中名列全县第一,先后4次被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
携同事 共成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科教师、年级主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一路走来,王欢始终认为,把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育成才是师者的真谛,把收获带给老师、把荣誉带回集体是教育管理者的使命。
赛课是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除市县级课赛外,王欢创新在通江六小开展“校内赛课促提升·相互交流助成长”活动,引导鼓励教师相互学习、提升技能。同时,每当老师们参赛,她都与他们一同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带头示范、反复研磨,甚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亲自示范。很多时候,为了呈现的课更加完美,她和磨课团队讨论、交流,常常忘了下班时间,嗓子哑了、肚子饿了都浑然不知。
几年来,王欢先后指导70余位老师在赛课、技能方面获得省市级一、二等奖,指导老师提炼微型课题成果50余项,其中15项获得市、县成果一等奖。“王老师,您辛苦了!都是您的功劳!”每当老师们捧回荣誉证书时,总是第一时间向她这样说。而她常常笑着说,“属于大家的才是属于我的。”
“丹心育桃李,朱笔写春秋”。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无论是在一线教学岗位,还是担任管理职务, 近30年的风雨沧桑,她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沃土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通江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