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泸州】携手共建,画好教育帮扶“生态圈”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6-09 20:10:25)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一年来,泸州市第六批对口帮扶稻城县工作队教育支队充分发挥行业队伍优势,瞄准高寒牧区教育工作难点、盲点、阻点,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助推稻城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建章立制,拧紧队伍“总闸门”

一是建支部,强堡垒。成立帮扶支教临时党支部,统一纳入泸州市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临时党总支管理,以“三会一课”为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要求,累计召开专题党课4次、支部活动5次,组织开展“党员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严纪律,作表率。制发支教教师《教育支队管理规定》《教育帮扶实施细则》等,签订《个人安全承诺书》17份,建立支教教师谈心谈话制度、集体生活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管理效能,激发教育队伍活力。三是重考核,抓落实。增加赋分权重,加大对轮岗和支教教师的考核力度,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考核,明确把受扶学校作为支教教师考核的主体。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优树模等工作中优先考虑轮岗支教的优秀教师。

精准研判,蹚出规划“特色路”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队会同稻城县教育局成立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帮扶工作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充分发挥领导小组职能,落实定期会议制度,研究部署人才交流培养、学校结对帮扶、项目建设支持等具体任务。二是深挖研判到位。组织到帮扶学校开展“问诊式”调研,找准着力点,因地制宜,使“稻城所需”与“泸州所能”精准匹配、精准发力。围绕基础提升、育才留才、资学助学三方面,出台教育帮扶计划4个,5年建设规划1个。三是措施制定到位。细化制定“组团式”帮扶、全域结对、网络送教等援教方案配套帮扶措施9个,着力提升帮扶专项行动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在推动教育帮扶各项工作上持续发力。

优势注入,铺就建设“快车道”

一是建立健全“帮带”工作机制。从“输血”到“造血”,致力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能战斗”的本土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教育“组团式”帮扶,采取“1+4”援教模式,帮带稻城本土教师96名;高效推进 “校联体”建设,全面实现稻城县17所学校与泸州市纳溪区“点对点”结对帮扶。二是扎实推进帮扶资助机制。投入泸州援建资金360万元,成立稻城县教育奖励基金和教育救助基金,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提供保障。三是主动融入控辍保学机制。围绕稻城儿女“都上学”的目标,从压实帮扶责任入手,主动加入控辍保学县长、局长、乡(镇)长、校(师)长、村长、家长及寺管会主任、派出所所长“6+2”责任制队伍,长效开展全县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根源上铲除义务教育“辍学”现象。

授人以渔,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是完善基础强功能。安排基础设施改扩建资金310万元,修建改造牧区寄宿制学校、县中学学生浴室,解决约1500名学生长期无热水洗浴问题;实施城镇幼儿园活动场所提升项目,建成悬浮式拼装镂空塑胶操场地板4892平方米,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二是攻坚克难补短板。依托泸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帮助稻城县建立两个同步课堂教学平台,精选支教能手8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紧缺学科的同步课堂教学、开展同步教研与师培工作,实现城乡和牧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三是创新升级提质量。聚焦儿童艺术修养、逻辑思维和基础体能提升,突出“沉浸式、场景式、互动式” 三大特色,创新设立儿童体适能、绘本戏剧表演、AR 科学探索三大课程,在金珠镇幼儿园建成甘孜州第一所“未来教室”。

(泸州市第六批对口帮扶稻城县工作队 杨珀鑫、周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