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严道街道把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探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各民族和谐共融的互嵌式社区。
一、 空间互嵌促融合
一是以互嵌式小区的建设为抓手,促进各民族群众在居住空间上的融合。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通过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小区党员+群众志愿者,有效管理社区流动人口,并引导居民互帮互助,促进邻里间交流交往交融。二是以社区阵地提档升级为依托,整合资金对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进行提升改造。新建社区儿童乐园、儿童托管中心、居民休憩区、和谐文化图书馆、文化活动区、法律服务站和统战工作室等7大功能性空间,兼顾民族文化因素和社区公共事务,提高民族文化性与公共性的有效兼容。
二、 经济互嵌共发展
一是秉持“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的理念,创新“社区+商圈”模式。推进“五进商圈”(党群建设、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完善系统化自建,以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就业服务、便民服务、商户联谊为六个基本支点,展开多元化、体验化的软性配套服务与支持,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共融、共治、共享、共创”。二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就业招聘、发布就业信息、加强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做到社区劳动力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三是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每名党员和商户代表根据实际情况结对帮扶1至3户困难群众,不仅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各族群众整体致富能力的提升,也使不同民族成员之间通过社区产业发展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联系。
三、 文化互嵌促认同
一是借助传统节日营造节庆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融合的场景与氛围,利用节日的浓厚氛围和群众熟知的语言,宣传和阐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建立常规性与节庆性、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地的文化软实力。二是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加强特色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还增强民族团结,打造文化共同体,营造阳光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 社会互嵌享平等
一是积极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培育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专门设立少数民族服务窗口,安排懂民族语言的同志开展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帮办代办服务,着力营造少数民族群众和谐的政务服务环境。三是全面提升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帮助所有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
下一步,严道街道将持续探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不同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为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贡献严道力量。
(严道街道办事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