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和赓续中华文明的精神伟力。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为提高人民群众对遗产价值的深刻认识,营造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浓厚氛围,锦江区在非遗日前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让各族群众感受非遗魅力,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锦江区高度重视提高年轻一代对非遗及其保护意义的认识,组织学校研发非遗课程、邀请传承人指导、发展非遗社团等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锦江区市级非遗传承地基校数量达到4所,有力促进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薪火相传。
今年的活动中,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的孩子们用四川非遗金钱板的方式创作了《中国少年 奋进明天》,在金钱板的打击声中演绎天府文化魅力,展现青少年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锦官驿小学通过呈现中医药、绳编、棕编、面塑、蜀绣、瓷胎竹编社团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们在欣赏、实践、掌握中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理解和传承。马家沟小学创编皮影戏《军民鱼水情》,讲述红军将士与人民群众用真情实意铸就了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军民关系,将成都皮影戏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让非遗文化在寓教于乐中得以传承。
——非遗进社区,文化共欣赏。锦江区秉承非遗“从生活来,回到生活去”理念,大力开展“走近烟火锦江 看非遗活在当下”推广活动,让非遗在锦江文化中耀耀生辉。
喜树路社区开展体验“扎染”艺术风味活动,并将其拓展为常态化的亲子活动项目。香樟社区开展“巧手剪出精彩、发扬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以中华民族传统剪纸为媒,组织各族居民共叙民族团结情谊,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国槐路社区开展糖画、剪纸、面塑、棕编、蛋壳画、皮影、香包、中国结共8个项目的非遗展演,现场为各族居民大秀非遗技艺。大慈寺社区开展四川扬琴清音传统曲艺展演,让市民群众欣赏到民族乐器的生活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