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是阿爸长久的期盼,卡萨湖是阿妈永远的柔情,这里祝福吉祥,这里荡漾慈祥;
宗塔草原是阿哥放马的牧场,虾拉沱是阿姐收割的地方,这里生长爱情,这里孕育美丽;
校园是高原萌娃成长的沃土,课堂是支教老师育才的温床,这里传承友谊,这里播种希望……
目光透过悠悠山水,六百五十公里之外的甘孜州炉霍县,半农半牧,片片山坡叠青泻翠,白雾浓浓裹着群山之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之巅,云端之中,坐落着一所学校——炉霍中学,欧阳舸老师在这所学校支教已快满一年……
2021年8月,欧阳舸作为锦江区选派的12名优秀骨干教师之一奔赴炉霍,走进大山深处,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她弯弯的眉毛恰似天边新月,杏眼里神采闪烁,身着优雅温暖的羽绒服,通体有一层似有似无、沉静内敛的光华。
“我本身是历史专业,在现代职校工作三十多年,学校在承担民族地区免费教育计划中,积累了大量与民族地区孩子们的交往交流经验,也想有机会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在得知学校需要派遣老师到炉霍去支教时,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所以义无反顾的报了名。”欧阳舸在电话中告诉笔者。满怀一腔热血,欧阳舸横跨山川来到炉霍中学,高远的天空、苍翠的山峦、清新的空气,还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刚去的时候身体非常难受,适应环境很慢,直到过了一个月才有所好转。克服‘高反’不是最难的挑战、语言沟通也不是最大的障碍。如何与这群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成了我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说起当时的经历,欧阳老师还历历在目。除了上课之外,欧阳老师一边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边在课余时间增进交流,用加倍时间的接触消除师生间的生疏,渐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学生们那一声声热情而清脆的“欧阳老师”,也甜到了她的心田。
在历史教学中,欧阳老师立足趣味性、故事性,用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悠久传奇的人文历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激人奋进的名人伟人成长故事,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或肃穆感人,学生们个个都沉迷其中。“老师,万里长城真的有1万里吗?古人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啊?”“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呀?”“故宫是我们现在修的,还是几百年以前修的?”面对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欧阳老师循循善诱、耐心解答,向孩子们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百余年的革命抗争史,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播散于孩子心间。同时,欧阳老师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用,结合课本内容,告诉孩子们,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耕耘着中华大地,我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真心换真情。一次假期返校后,很多孩子给欧阳老师准备了小礼物,有特意上山采摘的蜂蜜、也有亲手制作的爱心卡片……小达瓦看着同学们都给老师表达了心意,而自己却忘记了准备。正当小达瓦沮丧难过的时候,她笑着说道:“小达瓦,老师教你变个魔法,你给老师的礼物就出来啦!”看着老师缓缓张开双臂,小达瓦似乎瞬间明白了什么,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冲上讲台给了她一个紧紧的拥抱。那个紧紧的拥抱,把她的心和孩子们紧紧连在一起;那双清澈的眼睛,折射出了希望和力量。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欧阳舸深知,要改变这里的现状,非得教育水平提高不可,所以她知道,她应该来。欧阳舸更懂得,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之下,这些包裹着纯粹的春意花蕊会慢慢绽开,汲取养分后怒放,终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