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攀枝花】米易县第四中小学校“五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6-22 17:46:32)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米易县第四中小学校,位于绿野花香普威镇,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38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60人;教职工119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48人。全校师生中共有汉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等10余个民族。学校从抓组织体系、宣传教育、课堂主线、活动载体、示范带动入手,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校的各项工作,营造开放融合、感恩向上、团结进步、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先后荣获攀枝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米易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等称号。

抓组织体系,提供机制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表、任务图,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班子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建立了工作督查机制和奖罚制度。形成了“学校有方案,班级有计划,老师有打算,学生乐参与”的局面。

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平台,大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党的民族理论等的宣传教育;制作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民族文化宣传栏,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了一些民族学者和当地长者,为师生宣讲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让广大师生了解民族知识;利用升旗仪式、团队会等活动,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专题,通过“教师讲知识,学生谈感受”的方式,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大力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主题教育深入全校师生心中。

抓课堂主线,强化意识引领。积极落实《民族团结指导纲要》,在执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和地方课程时,课程重点由道德与法制、地理等学科教师进行讲授,做到课前有教案,课中有互动,课后有考核,让学生学有所得,认识和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师生从理论上增进了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同感,自觉树立起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

抓活动载体,引导纵深发展。学校以“七个一”活动为载体,把主题教育引向纵深发展。一是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书画。学校美术教研组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创作、收集作品评比并大张旗鼓地对获奖学生进行颁奖、举办优秀作品展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二是会唱一首民族歌曲。把彝语歌引入校园,组建了以彝族学生为主体的“妞妞合唱团”,重点演唱彝语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校妞妞合唱团不仅在校园内备受关注,还在县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三是会跳一个民族舞蹈。学校充分发掘老师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也充分调动部分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开发、创编了一些民族民间舞蹈,利用兴趣小组活动课教会学生并进行表演展示。目前,彝族达体舞等少数民族舞蹈已经成为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锻炼项目。此外,在会讲一个民族故事、组织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征文比赛、组织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比赛、看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片等方面,学校均进行了认真筹划、认真组织、认真评比和表彰,将每一项活动落实到位。把“七个一”作为学校常规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使全校师生体验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还逐步形成了民族文化育人的教学特色。

抓示范带动,激发教育活力。树身边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正能量。学校坚持每期举行最美少年、学习之星、勤奋之星、纪律之星、锻练之星、教学能手、团结之星、进步之星等评选活动。用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楷模形象,增强了全校师生自豪感,全校“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凝聚起全校师生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进步、和谐”的良好氛围。

学校将继续结合实际,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路径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全校师生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米易县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