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正文
【宜宾】珙县:王武寨——风雨百年,初心不渝
http://www.sctyzx.gov.cn/  (2022-06-29 20:48:46)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罗渡苗族乡王武寨民族校从创办至今已近百年历史,追溯沧桑岁月,回眸风雨百年,她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更是世界友谊的摇篮。

时间追回到1927年,云南省昭通教区传教士传教途经王武寨,与当地苗族群众陶定章、陶明宣等共同协商,创办了教校合一的“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川南联区王武寨光华初级小学校”,在当时落后的环境下,苗族同胞对教育十分重视,所以传教没有成功,却留下了发展至今具有特色的民族学校。办学以来,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成了对外文化交流和连接世界友谊的桥梁。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为“珙县王武寨民族校”,教学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最多的时候从幼儿园到高中人数近1200人,除本地学生外,还有来自全县民族地区和市内筠连、兴文、高县、长宁等地的学生。据统计,1950年至今,该校为社会特别是川南培养各类人才近4000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1人,各级领导干部超过30人。

学校创建后,各地学校纷纷到校交流并捐资助学,中外学者也屡次前来考察研究。最突出的是,美国学者葛维汉亲自到学校考察并赠送办学物品,在这段时期,他先后发表《四川苗族的宗教与俗习》《四川苗族的故事与歌谣》等重要论文。近几年,王武寨民族校对外交流更加频繁。2002年葛维汉的外孙格雷厄姆·罗素和帕特·罗素追寻着长辈的足迹专门寻访王武寨民族校。同年秋天,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在川大留学的学生十余人,在美籍留学生苏梅的带领下专程来到王武寨访问,和苗汉同胞载歌载舞,进行深入的文化交流。在王武寨民族校90华诞之际,帕特·罗素专门为学校发来贺信,期待重逢,并向学校捐赠1000美元。2019年4月初,葛维汉的外孙克里斯多夫和女儿乔安娜在华西大学相关人员的陪同下专门寻根问祖来到学校参访,延续友谊。今天,走进王武寨,能聆听至纯至美的苗族古歌,能品尝甘甜醇香的苗家米酒,能看到蜡花飞溅的苗族蜡染,能领略笙歌古韵的苗族风情。

现在的王武寨民族校,苗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拥有学生191人,其中苗族学生67%。学校正中保存完好的那栋建于民国时期的老校舍,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守望着每一位师生、见证着中外的文化交流,见证着各民族团结进步不断被升华。初心不渝,王武寨民族校将继续承担着自己的使命,孕育未来栋梁,输出社会英才,继续提高办学理念,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将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促使这朵文明之花更加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