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福海村的500亩蜂糖李种植基地,江阳区乡贤、种植基地负责人牟邦平正在指导村民科学疏果。“由于管理到位,今年李子又是一个丰收年。”牟邦平说。
牟邦平是土生土长的福海村人,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外打拼。2014年6月,怀揣着一颗实现家乡村民共同致富的初心,牟邦平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家乡种植的蜂糖李,在大城市能卖到每斤15元,这是赚钱的生意。”牟邦平说。在外面工作时,他了解到蜂糖李口感浓郁,营养丰富,深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居民的喜爱,且售价不菲,这让他动了心。经过与家人反复考察论证,牟邦平回到村里,将村里面积近500亩的4个山头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上流转过来种植蜂糖李。
福海村是江北镇海拔最高的村,早晚温差大,果子生长周期长,非常适合蜂糖李种植。牟邦平说,从他回乡种植李子开始,就严格按照株距2.5米、行距4.5米的标准进行生态种植。如今,历经几年的精心管理,牟邦平种植的李子树早已郁郁葱葱,枝梢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李子。“我的李子自种植开始,全部施用有机肥,杜绝一切除草剂,不喷洒农药,是绝对的绿色健康食品。”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他种植的蜂糖李已成为了江阳区最大的标准化李子种植示范园区。这几年,随着李子的全面挂果,一亩地的李子精品果产量都在2000斤以上。按照市场价15元每斤计算,亩产值将达到3万元。
“尽管福海村的地理、气候环境很适宜种植蜂糖李,但江北镇政府的‘给力’服务才给了我们最坚强的发展信心。”牟邦平感慨地说,自从他回乡发展李子产业后,政府便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向区交通、农业等部门申请资金和项目,在基地修建了机耕道和采摘游道,帮助解决了土地协调、劳动力组织、道路修建等困难,让蜂糖李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李子基地的挂果投产,这几年不仅牟邦平自己赚了钱,基地也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产业致富路。牟邦平介绍,目前,基地通过流转土地让50多个村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外,平时基地的日常管理,包括疏花疏果、除草施肥、采摘等都是聘请周边的村民,每天最少收入80元。一年下来,牟邦平支付给村民的务工工资都在20万元以上。
63岁的的易守群是福海村四组村民,她说,自从牟邦平回乡打造李子基地后,这些年都在基地务工,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我家流转了7亩多地给牟邦平种蜂糖李,每年流转费收入就有2000多元,再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怎么也有2万多块钱。”发展李子种植既解决了易守群的务工需求,又方便她照顾家里的孙儿,谈起现在的生活,易守群脸上的笑容早已绽放开来。牟邦平说:“像易守群这样在我基地务工的村民很多,作为产业发展带头人,我必须要带领他们共同致富,这是我的责任。”
(江阳区江北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