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传来一阵阵嗡鸣声,那是什么呢?
哦,原来是一台携带农药的无人机低空掠过绿油油的田野,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秧苗上。7月10日,西南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的飞手正在为江阳区梁山上家庭农场的水稻进行无人机植保服务,像这样的无人机植保每年要进行两次,这只是江阳区为新乡贤新农人雷益富提供的扶持政策中的一项。
近年来,江阳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积极调动和凝聚乡贤力量,助力江阳区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建设,一大批乡贤代表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发展壮大乡贤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乡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眼下正是稻田病虫防治关键期,利用无人机为秧苗喷洒农药,动动指尖就能完成植保的新方式,不仅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而且还节约了人工费用、降低了成本。”新乡贤雷益富是地地道道的况场街道红山村人,2013年,他辞工返乡创业,决定种植特色水稻,致力于发展家乡特色农产品牌,助力家乡产业振兴。2014年,雷益富创办了梁山上家庭农场,注册了“曹湾”大米商标。
在雷益富的精心管理经营下,曹湾大米的销路越来越宽。预计今年农场种的粮食产量能达到18万斤,加上再生稻会突破20万斤,加工成大米后收益能达到40万元。他很自豪地说,目前曹湾大米在泸州市场占80%左右,现在正在积极地向成都和重庆扩展。
对于未来,雷益富也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无公害水稻做好后,带动当地农户成立专合社,把“曹湾”大米品牌打造成为江阳的一张名片。”
乡贤带动村民增收
雷益富通过自身所学主动指导当地农民种植稻谷,定期组织培训班讲授种植技术,为村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在区乡联会这个组织里,我也学到了不少。作为乡联会理事,我把我的所学所有传授给周边村民,这也是我的责任。”雷益富说。
“梁山上家庭农场每年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达400人次,带动农户科学种植200多户,服务面积达到1500多亩。”雷益富是个热心人,除了请村民季节性务工,他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给村民提供服务指导、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等。
红山村5社村民罗开华在雷益富的家庭农场一干就是好几年:“他的水稻种植基地,播种、打药、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干活比较轻松。我们岁数大了,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4000多元,安逸得很。”在红山村,像罗开华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雷益富很爱说这句话。江阳区像雷益富这样的新乡贤新农人充分展现了江阳田野新气象:乡贤聚力,共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在广袤的田野乡村,新乡贤新农人成为农村产业兴旺、互联互通的“生力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江阳区委统战部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