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贷款太及时了,我们终于有钱升级景区游乐配套设备了!”近日,通过“巴山红色贷”成功拿到一笔30万元的“圆梦贷”后,巴中市恩阳区万寿村新乡贤人士的王学于高兴地说。
今年3月初,恩阳区坚持“党建+金融”发展模式,在全市创新实施“巴山红色贷”。该项目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依托,通过“初心贷”“先锋贷”“圆梦贷”“振兴贷”四款产品,可为农村“四新”群体、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等提供为期3年、5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低利率贷款。
“结合乡村‘道德银行’建设,积极与农商行沟通对接,将党员群众、乡村本土人才、返乡农民工等授信主体日常表现情况作为授信条件,给予差别授信额度、差别优惠利率。”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
“相比其他传统贷款,‘巴山红色贷’简化了银行办贷流程、扩大了抵质押物范围,年利率最高不超过5%。”相关负责人介绍,“巴山红色贷”实行整村授信,通过组织部门居中协调、牵线搭桥,银行和贷款对象按照平等互利、贷款自愿、风险自担的市场原则有序开展借贷工作,且30万元以内的贷款实行零抵押零担保贷款,线上操作,放款快捷。
针对部分“四新”群体技术不精、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区委统战部、区人社局、有关镇(街道)逐村选派1—2名农技专家,围绕全区“1+2”主导产业方向,帮助贷款主体做好产业选育、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重点工作,推动“巴山红色贷”项目真正成为加快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截至目前,已完成下八庙镇万寿村、明阳镇付家寨村5个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评级授信2870万元,“四新”群体授信1890万元,先后发放贷款1901万元。下一步,该区坚持边试点边总结,不断拓宽“党建+金融”发展路径,逐步扩大项目实施范围,探索形成“巴山红色贷”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和有效路径,不断放大品牌价值。
(恩阳区委统战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