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出协商共治。及时发出《争做粮食安全维护者倡议书》,组织政协委员、新乡贤、企业代表深入田间地头50余次,争当“农情调查员”“政策宣讲员”“群众服务员”,开展整治撂荒地“小微协商”座谈会20余次,协商解决土地流转、农作物销量等难题30余个,为护好群众“米袋子”贡献统战力量。
二是突出科技赋能。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市、区知联会创新开展“会会+会园”合作,20余名党外专家组建服务团,针对园地整理、良种选育、高效栽培、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智慧农业5大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指导推广高粱+大豆、玉米+大豆、花椒+大豆等套作带状复合种植,指导推广高粱漂浮育苗技术、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党外专家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农技指导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技、农机、金融等服务和技术指导200余次,培训3万余人。
三是突出商会引领。14个商会组织充分发挥影响力,结合“万企兴万村”活动,在推动复垦复耕、粮食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提供帮扶,引导会员积极认领撂荒地1200多亩。探索平台公司+企业+村集体经济+业主的经营模式,会员企业带头成立粮油专合社,服务带动全区1万余农户入社,发展特色种养3万亩,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