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民族工作中,锦江区以分众化的宣传教育举措,不断创新形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魂聚力。结合本地特色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街区,利用浮雕、报亭、墙面、灯箱等载体发布公益广告,开展文明大讲堂等主题活动400余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500余场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近年来,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等3处点位获评“2021年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名个人获评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6名个人获评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辖区12名群众获评四川好人、成都好人,多名青少年获评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蒙古族少年萨其拉、热心服务社区居民的藏族大妈卓玛、积极推广民族文艺的大学副教授旦丽萍等典型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锦江各行各业遍地开花、深入人心。
牢牢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持续加大红色教育资源体系化建设,充分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优势,厚植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积极组织中小学开展“牢记强国使命 争做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喜迎国庆活动、“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建队日活动、“故事会大赛”“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童心向党·梦想启航”等活动,加强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教育,润物细无声播撒到青少年心中,让青少年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抓好宣传教育载体建设,依托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6600平方米服务综合体楼宇资源优势,建成集中宣传和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成果的实体化阵地。以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为抓手,在社区、学校、景区等地举行“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主题文艺汇演,在端午、春节、中秋等时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形成16个特色艺术分馆,11个街道分馆,城市楼宇“一楼文化”7个站点,开展墨拓古韵纸留香传拓体验活动、三星堆的前世今生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