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是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刚需。锦江区紧紧围绕“品位锦江·幸福城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满足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携手奋进共创美好家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最优供给满足各族群众、最好资源服务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国率先创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验示范区。深入实施教育质量十大提升工程,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新建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全区小学市、区级“新优质小学”100%全覆盖,初中“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00%全覆盖,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面推进健康锦江建设,在成都市率先推进网格化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上下转诊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同步提升,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建成专业医用防护物资储备库、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经过锦江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来成都到锦江,推门就是美好生活”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健全民族工作服务网络,当好各族群众的贴心服务者。锦江区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中,把社区作为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重要着力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深入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模式,在群众家门口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民族工作专兼职人员,设置“蓉城一家亲”民族工作服务站,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体系,依法为各族居民提供均等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不断优化的社区环境,吸引着各民族来到锦江、留在锦江。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锦江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91万人,与2010年的0.54万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相比,增长253.7%。
奋力绘就公园城区美画卷,凝心聚力共创美好生活。将城市更新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发力点之一,完成老旧院落改造368个,精心打造特色街区29条,小区更加和谐、和美、和睦,多个小区上榜“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镋钯街入选“全球最酷50城市街区”。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新建成仁德、兴城足球公园等37块社会足球场,在成都市率先建成“社区十分钟健身圈”。建成三级绿道192公里、小游园微绿地58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7.2%,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树随路走,花伴人行,一步一路皆风景”,是越来越强的锦江体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浓浓的幸福感满溢在各族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