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1日,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率队赴甘孜州丹巴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实地调研指导对口支援工作,出席成华区对口支援丹巴县十周年工作座谈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德运、区政协主席周万生参加有关活动。丹巴县委书记黄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阿根,县政协主席杨朋错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工作座谈会。
2012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成华区与丹巴县结成了帮扶“对子”。十年来,成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1亿元,派遣支援干部人才141名,实施项目108个,助推丹巴县2018年率先高质量脱贫摘帽。
江达村位于丹巴县格宗镇西面,全村共有186户649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牧产业和外出务工。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过渡衔接,今年,成华区启动了对口丹巴县江达村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重点对村容村貌和现有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及产业大棚进行提档升级。调研首站,赵春淦一行来到丹巴县江达村,出席了成华区对口支援丹巴县江达村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并实地了解该村村情及成华区援建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详细询问了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后对村容村貌及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丹巴县中路藏寨共有5个村落497户1900余人,成华区计划以“现代特色农业”“精品旅游业”“高效文化产业”“新型研学旅游”为抓手,在当地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调研中,赵春淦一行实地了解了中路藏寨农旅融合发展情况,并走访了部分民宿经营户,关切询问他们的经营模式和收入情况,详细了解了成华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情况。
半扇门镇团结村冬暖式蔬菜大棚产业园项目,是成华区援建丹巴的重点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集中种植水果黄瓜、番茄等经济作物,预计2022年产业园年产量将超600吨,年产值超300万元。实地调研中,赵春淦一行了解到该产业园已辐射周边10余个村组,带动务工100余人,年均增加务工收入80余万元等情况后十分高兴,嘱咐区级相关部门和对口支援工作队要继续聚焦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将团结村打造成为一个集现代种植、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赵春淦还实地走访了莫斯卡村有关产业援建项目,考察了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支部委员会“有事来协商·碉楼协商”制度落实情况。
在成华区对口支援丹巴县十周年工作座谈会上,赵春淦指出:十年来,成华区、丹巴县携手共进,不仅深化了经济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更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他指出,站在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节点,成华将以党的二十大为新的起点,继续保持初心不改、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着力推动丹巴县乡村全面振兴,在携手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中作出应有贡献。一是狠抓落实,在新起点推动对口支援取得新成效。成华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对口支援决策部署,全域对接丹巴县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全力助推丹巴县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创新举措,在新征程展现对口支援新作为。成华将积极总结运用“十年探索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在深化对口支援上再下深功、再出实招,推动“输血式帮扶攻坚”向“造血式产业振兴”转移,大力实施“数商兴农”“数商兴旅”等工程,探索构建“规划带动、项目推动、营销拉动、产业联动、机制驱动”合作发展新机制,推动产品共育、市场共享、渠道共联,助力丹巴县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是深化合作,在新时代打造对口支援新样板。成华将积极构建从单向帮扶到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聚焦“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技术支持、人才交流” 等领域,持续开辟合作新途径、拓展合作新空间、丰富合作新内涵,不断提高对口支援综合效益。
黄杰代表丹巴各族干部群众向成华区真心实意的付出、真抓实干的帮扶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成华区在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开发等方面一如既往地支持丹巴发展,丹巴县将与成华区进一步加强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力,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座谈会后,两地签订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丹巴期间,赵春淦还看望慰问了成华区对口支援干部,向对口支援干部人才到丹巴以来的辛勤工作和倾情奉献表示感谢,他说,区委区政府会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对口支援干部人才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对口支援政策,尽全力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确保大家安心工作、放心工作、开心工作。